新疆推進國有林場、國有林區改革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28 09:0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構築祖國西部綠色生態屏障
——新疆推進國有林場、國有林區改革紀實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28日電(記者 蔡國棟)“我們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積雪融化灌農莊,風吹草低見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一首老歌展現了新疆的大美風光,也唱出了各族群眾對這片熱土的深深眷戀。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邊遠偏僻、人煙稀少的天山、阿爾泰山、塔裏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沙漠與綠洲接壤處,以及塔裏木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的河流兩岸等地,陸續興辦了大批國有林場(站)。60多年來,這些國有林場(站)為維護祖國西部生態安全、保障人民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更綠、水更清、民更富

春分時節,在天山山脈東段博格達峰的天池,潔白的雪峰、墨綠的雲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而這幅畫中的“守護者”就是天然林。

“瞧,那棵樹肯定被人動過,跟前幾天不太一樣。”從“砍樹人”到“護林人”,這是楊建山職業生涯中的一次大轉變。作為“林二代”的他,自1991年起就一直在林場工作,從最初的伐木工人,成為如今的管護所所長。

在林業工作者眼中,天然林工程的實施,不僅是帶給家鄉碧水藍天的生態工程,還是讓生活産生巨大變化的民生工程。楊建山説:“現在每月固定近3000元的工資,還住著水、電、暖都有的房子,很滿意!”

過去,楊建山所在的烏魯木齊板房溝林場一直靠天然林商品性採伐獲得收入。2000年,新疆開始實施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林場調減了天然林採伐量。2005年,新疆全面停止天然林經營性採伐,林場的經營性收入銳減,林場發展也停滯不前。

2012年,烏魯木齊板房溝林場由企業改制為全額預算的事業單位,楊建山也拿到了林業行政執法證,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從事“護林”工作。

目前,新疆林業用地面積已由“八五”期間的408.83萬公頃提高到1099.71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由“八五”期間的26241.6萬立方米提高到38679.5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改革開放前的1.03%提高到4.24%,森林面積凈增528萬公頃。

改革創新築巢森林生態搖籃

板房溝是新疆國有林場、國有林區改革的一個縮影。新疆氣候乾燥,土地沙化嚴重,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基礎脆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關係現實生存、關係可持續發展、關係子孫後代。

“新疆國有林場屬於森工企業性質,不具備林業行政執法的資格,制約了林業依法保護森林資源職能的發揮。”新疆林業廳黨委書記來景剛説,必須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建立權責利相統一的森林資源管理體制,由國有林管理機構代表國家行使森林資源管理職能。

為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新疆率先在全國探索國有林場、國有林區改革,在改革中緊緊扭住保障生態、改善林場職工民生,從功能定位、機構規格和人員編制等多方面給林區改革“開綠燈”。

2003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了天山西部林業局、阿爾泰山林業局管理體制和機構編制改革方案,將兩個森工企業改制為全額預算的事業單位。

2005年,新疆停止天然林經營性採伐,實現了木材採伐利用由山區天然林向平原人工林的戰略性轉移,使得山區天然林資源得到全面的休養生息。

2012年,新疆林業廳直屬的25個山區國有林場改制為國有林管理(分)局,從而在體制上建立了適應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生態建設的長效機制。

加快建設現代國有林場、國有林區

由於新疆財力有限,所以在2012年的改革中,各國有林管理分局職工及其他費用,尚未納入自治區財政預算,均由國家天保二期資金提供保障。

“新疆國有林區改革已經走了一半的路程。”新疆林業廳公益林和國有林場管理總站站長師戈裏説,《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的出臺,對國有林場和林區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將經費納入了同級財政預算,解決了新疆國有林場和林區改革面臨的最大難題。

今年,新疆在新改革方案的指導下,繼續推進國有林場、國有林區改革。在此基礎上,新疆不僅劃定了森林、濕地、荒漠植被、物種四條林業生態紅線的數量指標,同時確定了紅線的空間範圍,實現了紅線落地,並制定了紅線的管控措施。“林業工作者的春天到了,願一輩子為國家守護這片青山綠水。”42歲的哈薩克族管護員吐蘇甫汗·胡薩英漢説。

責任編輯: 溫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