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穩增長不斷發力的經濟大勢中,李克強總理最看重的經濟指標是哪些?從他14日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可以讀懂些許信號。 一名參會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儘管一些傳統經濟指標不太好,但感覺總理更關心的數據是充分就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能耗下降等,這些數據都是健康GDP的標誌。 4月15日,備受關注的一季度主要宏觀經濟數據正式發佈,央行昨日率先發佈的數據顯示,3月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11.6%,低於預期。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政府將如何進行政策部署成為市場焦點。 昨日的座談會上,李克強説,要充分認識我國發展仍具有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保持定力,靈活施策,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用好多種政策工具。 他用九個字來總結當前需要守住的經濟基本盤:穩增長保就業增效益。 據新華社報道,參加座談會的包括李揚(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胡鞍鋼(清華大學教授)、海聞(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劉尚希(財政部財科所所長)、汪濤(瑞銀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吳曉波(財經作家)等專家學者和中興、海爾、新松機器人、網易公司的負責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四家企業參會人士分別為中興通訊董事長侯為貴、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網易董事局主席丁磊。根據梳理,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後,已七次召開有企業家參與的座談會,公開報道出現過的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超過40人。 總理再用騎自行車比喻中國經濟 “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和我國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砥礪前行,增速等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李克強在昨日的座談會上説。 他在講話中特別提出,目前“就業基本穩定,收入同步增長,能耗強度下降”。他還提到,新舊産業和發展動能轉換正處在接續關鍵期,積極因素和新興力量正在積聚,行業和區域走勢分化,結構調整起步較早的企業、行業和地區走勢向好。 上述參會人士對本報表示,處在新常態和中國轉型的關鍵時期,總理關心的數據並不止于傳統經濟參數。“我感覺總理更關心的數據有幾個,第一個是充分就業,目前的登記失業率在5%以內;第二個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仍然保持較快增速;第三個是環境改善,一季度的能耗下降很明顯。”他説,這些數據顯然都是GDP健康的標誌。 面對眼下的下行壓力,總理提出,既分析客觀因素,又要找主觀原因,既對長期向好充滿信心,也要做好應對更大困難和挑戰的準備。“總理打了一個比喻,中國經濟就像騎自行車,要看遠處,眼前的問題也要看清楚,就是看遠管近。”上述參會人士稱,總理的信心也伴隨著憂患意識,總理用農業環境做例子,強調中國經濟要警惕青黃不接,要做好銜接期的工作,“銜接期這個詞很傳神。” 2013年時,李克強也曾用“騎自行車”來比喻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穩’不意味著不動,不動就會像騎自行車,會摔下來,所以我們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 昨日的會議上,李克強再次強調了守住“穩增長保就業增效益”的基本盤。有機構人士對本報分析稱,經濟增長率和就業水平曾被李克強列為經濟區間理論的“下限”標準,而增效益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對經濟增長和轉型都有著重要作用。這“九字方針”預計將成為政府施政的主要方向。 另一名參會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説,總理認為經濟形勢總體上是平穩的,結構性矛盾雖然突出,但是通過努力和優化是可以改善的。 與會者給出哪些穩增長建言 有與會專家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自己在會上作報告時認為經濟下行一大壓力因素是房地産,拖累其他工業和礦業行業。 “總理詢問了房地産下行對GDP拖累的具體估算,並對實際利率上升多少、最近降息降準措施出臺後的變化很關心。”這名專家説。 這名專家在談到近期政府出臺一系列樓市新政時表示,這不是救市,是政策從過去調控回歸正常。 在這名專家看來,房地産行業目前在許多城市供大於求,今後一段時間會持續調整。長期來看,該行業會出現拐點,難以像過去十幾年那樣作為主要引擎大幅帶動經濟增長。不過,房地産在國民經濟中會長期保持重要性,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在具體的穩增長措施方面,上述專家表示,短期內可以繼續放鬆房地産政策,讓其回歸正常;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投資;加大財政和政策性銀行的支持,擴大PPP,增加融資渠道。 有市場觀點認為穩增長必然影響調結構速度,甚至有論調認為穩增長是造成産能過剩的重要推手。汪濤對此表示,考慮到防控目前經濟下行、杠桿高企、通縮壓力下的金融和宏觀風險,短期穩住增長十分必要,只有穩住了經濟才能更好地推進改革。 此外,有官方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政府當前的穩增長髮力點事實上都是在考慮未來的調結構方向,投資方向主要是基礎設施領域等既利當下也利長遠的領域。從這個角度看,穩增長和調結構在許多時候是統一的。 簡政放權的深入也是多贏之舉。有與會學者稱,簡政放權等方面的工作是令人滿意的。汪濤則建議,政府要進一步簡政放權,降低準入,給市場創造寬鬆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可採取降低服務業稅費、降息等措施,以保持流動性充裕。 談信息基礎設施,總理插話多 李克強在會上説,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的雙引擎,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動中國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産能合作、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服務業等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的有力措施,可以釋放出巨大的內需潛力。 有參會人士對本報記者稱,總理在會上談到要更好地拉動內需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特別是信息基礎設施的投資。“中興的侯為貴和網易的丁磊兩位企業家都講到,中國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而信息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丁磊還提到資費偏高,總理這時有很多插話。”他表示。 中國經濟長期動力在哪?改革恐怕已經成為不爭的共識。無論從短期的增長還是長期的轉型來看,改革和創新都已成為最大的動力。 “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要用足改革創新動力源,堅持以結構性改革推動結構調整,助力破障過坎,實現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李克強在會上説。 汪濤對本報記者稱,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穩增長,包括風險防控方面都要依靠加速推進改革。她特別提到,目前的經濟下行導致控制金融風險是最大挑戰。對此,她在昨日會議上提出了一些控制風險的政策建議。 “長期來看,包括養老和醫療、簡政放權、價格改革、吸引民資參與公共産品投資、服務業準入、重組過剩産能、發展債券市場、加速股權改革等方面都是改革的重點。”汪濤説這些改革都將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王子約)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