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改變陜西對外開放格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15 14:5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西安4月15日電(記者 劉書云、尹亮)幾度中斷,幾度復興,飽經滄桑,又書新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陜西對外開放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陜西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早在3000多年前,長安就同許多國家開展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交往。唐時長安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百萬人口和10多萬常駐外國商人、留學生的國際化大都市。但隨著時代發展,不靠海不沿邊的陜西變得只能“望洋興嘆”。現在“一帶一路”戰略給陜西帶來新的歷史機遇,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和連接亞歐的區位優勢,陜西站在內陸向西開放的戰略高地。

“‘一帶一路’戰略使得不靠海不沿邊的陜西不再邊緣。”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山冰教授表示,陜西作為絲路起點,在向西開放中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也能轉化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潛力。

發往中亞的國際貨運班列“長安號”是陜西向西開放、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象徵。2013年11月28日,“長安號”自西安國際港務區始發。截至今年3月31日,“長安號”已開行71班,實現每月6班至8班的常態化運行,並累計運輸貨物總重達92000噸,出口總值約1.4億美元。

據西安海關統計,陜西外貿已經連續3年快速發展,進出口總值從2012年的934.4億元增長到去年的1683.5億元,外貿依存度由2012年的6.5%增長到去年的9.5%。而得益於絲綢之路經濟帶良好合作的刺激,去年,陜西對中亞地區出口額達12.4億元,比2013年更是猛增79.4%。

“絲綢之路是貿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陜西旅遊集團總經理周冰説。為了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這個集團不僅與陜西西鹹新區推出了集絲路文化體驗旅遊、國際貿易物流、文化交流會展等於一體的“絲路風情城”項目,還計劃沿絲綢之路“走出去”,投資甘肅、新疆甚至中亞、東歐等有市場潛力的特色文化景區和企業。

只有民心相通,才能深入持久。去年,陜西兩所高校開辦中亞學院,面向中亞招收留學生,為絲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而許多陜西民眾也開始對絲路沿線充滿嚮往。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楊亞琪就把了解此區域的風土人情作為最新“功課”,“因為想要去這些地方看看。”

隨著今年5月1日“絲路通關一體化”改革拉開大幕,陜西還將實現向西打通經新疆到中亞直達歐洲的陸上物流大通道,向東暢通經山東到日韓,遠赴歐美的海上物流大通道;借助西鹹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發展臨空經濟,形成“空中絲綢之路”。陸海空、立體化的交通物流通道的形成,將為陜西構建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奠定更好的基礎。

“一帶是主體,一路是支撐。”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張寶通表示,對於西部省區的陜西來説,仍需要與珠三角、長三角等東部發達地區加強合作,同時利用好海上絲綢之路的便利條件,使陜西真正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

責任編輯: 趙宇恒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