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讓金融之水真正解實體經濟之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20 07:0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記者 姜琳、李延霞)中國人民銀行19日宣佈今年以來的第二次降準,在普降1個百分點的基礎上還實施了定向降準。無論是超出市場預期的力度,還是強化定向的方式,都體現了促進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緩解“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決心。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實體經濟“貧血”現象嚴重,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小微企業頻頻“喊渴”。最近一年多來,從定向降準到降息再到全面降準+定向降準,頻頻出臺的貨幣政策對釋放可貸資金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從企業情況看,當前融資實際成本仍然較高,銀行惜貸、抽貸情況依然突出,一些企業難以從銀行得到貸款,不得不轉向高昂的小額貸款和民間借貸,甚至落入“不借是等死,借了是找死”的困境。

    每一次貨幣政策變動,都是對市場情況的應對,也代表著調控的取向。融資難融資貴,一個重要原因是相當一部分銀行資金沒有用來投放貸款,而是進入“錢生錢”的遊戲;參與拆借的機構越來越多,資金利率越來越高。因此,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市場難以決定資金配置的背景下,如果措施落實不到位,即使不斷地向市場投放流動性,金融之水也未必能到嗷嗷待哺的企業。

    好的政策必須要有好的傳導機制。從經濟學上看,貨幣政策是間接而非直接與企業發生關係,必須通過金融機構才能發揮作用。當務之急是要整治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規範經營,加強貸款管理,嚴密監測貸款資金流向,防止貸款被違規挪用,嚴禁“以貸轉存”、“存貸挂鉤”等違規行為,加強對“影子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等方面的管理,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要將信貸資源從銀行體系的內循環中逼出,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和支持。

    當前實體經濟經營存在一些困難。對銀行來説,要真正了解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所在,不折不扣地執行好國家的信貸政策,把寶貴的信貸資金用在刀刃上,投入真正急需資金的領域。對監管部門來説,應適度放寬對銀行體系的信貸額度和存貸比控制,對小微企業貸款給予充分的考核傾斜和激勵,調動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性,讓金融之水真正解實體經濟之渴。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