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李延霞)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23日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銀行售匯逆差914億美元,較去年四季度擴大97%,跨境資金流動振蕩進一步加劇,近期呈現一定流出壓力,但這種調整是可解釋、可承受的。 管濤在2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當前我國確實存在資本流出現象,但這種資本流出屬於意料之中的有序調整,不能簡單等同於隱秘的、違法違規的資本外逃。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銀行結售匯逆差82億美元,2月份擴大至172億美元,3月份進一步增至660億美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1月份涉外收付款順差367億美元,2月份回落至183億美元,3月份轉為逆差238億美元。 管濤表示,當前資本流出的主要渠道是藏匯於民和債務去杠桿化。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世界經濟處於深度調整中,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受這些因素影響,境內企業和個人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資産外幣化、負債去杠桿化”的財務運作,導致即遠期結匯減少、購匯增加。 “尤其是3月份,在外貿順差急劇下降的情況下,前述內外部因素疊加,導致了當期跨境資本流出壓力脈衝式放大。其中絕大部分交易都有合法合規的貿易投資背景。”他説。 管濤指出,當前資本流動的調整是可承受的。國際收支平衡並不意味著收支相抵、差額為零,一定規模以內的順差或者逆差都屬於平衡的範疇。“實際上,即便前期人民幣匯率交易價達到或接近浮動區間上限時,市場外匯供給依然充足,沒有出現市場恐慌。雖然外匯佔款渠道的資金投放減少,但央行通過降息、降準、定向調控等操作,保證了人民幣流動性充裕,市場融資成本總體趨降。” 對於未來的跨境資本流向,管濤表示,我國跨境資本流動仍將呈現振蕩走勢。“如果境內外市場環境出現積極變化,跨境資本流出將會放緩甚至可能重現凈流入。實際上,3月下旬以來,隨著內外部環境好轉,境內外匯供求缺口迅速收斂,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差價也大幅回落。”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