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消費品進出口相關政策,豐富國內消費者購物選擇。會議確定,有關部門要在科學評估基礎上抓緊拿出具體方案。 一是對國內消費者需求大的部分國外日用消費品,於今年6月底前開展降低進口關稅試點,逐步擴大降稅商品範圍。二是結合稅制改革,完善服飾、化粧品等大眾消費品的消費稅政策,統籌調整徵稅範圍、稅率和徵收環節。三是增設和恢復口岸進境免稅店,合理擴大免稅品種,增加一定數量的免稅購物額,方便國內消費者在境內購買國外産品。四是進一步推進境外旅客購物通關和退稅便利化,嚴格落實進境物品依法主動申報納稅要求。制定支持跨境電商進口的檢驗檢疫政策,清理進口環節不合理收費。五是加快推進中國産品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實體店發展,實現線上線下互動。規範市場秩序,嚴打假冒偽劣,促進優勝劣汰。讓消費者能就近舒心、便捷購物。 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圍繞滿足消費升級要求,通過完善稅收調節等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進出口環境,增加群眾購買意願較強的消費品進口,促進有國際競爭力的産品出口,有利於擴內需、保就業、惠民生,對推動國內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也有重要意義。 年初,國人赴日本搶購馬桶的新聞一度廣為人知,國人境外消費的熱情更是令人咋舌。外管局數據顯示,中國遊客2014年的海外消費達到了創紀錄的1648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28%。亞馬遜中國區總裁葛道遠認為,中國“80後”“90後”已取代美國“嬰兒潮”期間出生人口,成為全球最大消費需求群體。 即使沒有海外部分的貢獻,消費也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亮點。2014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3個百分點,達到51.2%。如果能將巨大的海外消費大部分轉化為國內購買力,中國的經濟無疑將更有動力。為何國人要捨近求遠出境消費呢?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認為,主要還是由於中外消費品價差比較懸殊,其中影響因素有三:首先,國內稅率較高,特別是某些商品的消費稅;其次,國內流通成本過高、環節過多;第三,國外品牌商對華定價政策也是價差成因之一。 此次降關稅,意在引導境外消費回流,而且還有擴大進口、抑制貿易順差過高的作用,同時可增加貨幣政策調整空間。 針對大眾消費品的消費稅調整,也是按照財稅改革整體方案穩步推進。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表示,消費稅改革將在今年邁出更大步子,2016年應該基本到位。通過向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檔消費品擴圍徵稅,調節消費需求、引導消費行為更趨理性,並間接調節收入分配。 綜觀五項措施,既有引導境外消費回流、境內消費理性的意圖,又有讓境內外消費者購物更便利、更安心的安排;而且還能借助境外消費品更方便的流入,倒逼國內産業轉型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 五項部署處處直指大眾消費,希望“匯小溪成大河,讓億萬群眾的消費潛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也許,“六一”之後不久,“海淘”一族們會欣喜地發現,在本地就能直接買到放心又實惠的“牛欄”“小蜜蜂”和馬桶蓋。更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也能有質高價廉的放心奶、安全座椅、寶寶餐具。(胡鈴,新華社經濟分析師)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