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區吉隆鎮:勞動升騰希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01 15:4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拉薩5月1日電(記者記者黃興、王守寶、張京品)天剛濛濛亮,咋暖還寒,冷風嗖嗖吹起,28歲的吉隆鎮衛生院醫生拉巴卓嘎在鬧鈴的催促下,揉了揉疲倦的雙眼,開始打掃“帳篷診所”的衛生,整理當天安置點急需的藥物,開始接診前的準備。小小帳篷裏擺滿了藥品和醫療器械,她嫻熟地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

拉巴卓嘎一襲白大褂,眼睛有些發紅,臉色慘白。地震帶來的傷痛仍揮之不去,地震咆哮而至,丈夫被砸傷腿骨骨折,2歲的寶貝兒子也脫臼。作為醫務人員,拉巴卓嘎很是抱歉,她現在全身心投入到衛生院工作,根本無暇照料自己的親人,只能拜託姐姐幫忙。

地震之後,安置點的群眾小傷小病不斷。沒一會兒,吉隆村的巴桑就急急忙忙趕來找拉巴卓嘎,孩子的手還是有點腫,拉巴卓嘎急忙給她開了藥,囑咐按時服用。巴桑後面,還有村民在排隊,看病拿藥,拉巴卓嘎忙得團團轉,一天只能睡上三四個小時。

天氣透著幾絲寒氣,同樣一大早就在忙活的管道工周順平抹了抹清鼻涕,繼續手上的工作。為給安置點群眾更方便地喝上水,他和搭檔已熬了好幾個晚上。需要鋪設的幾百米水管交錯縱橫,他拖著機器跑來跑去,褲腿上結了一層厚厚的泥垢。任務重,這個多年的管道工手上已磨出了水泡。

勞動者的價值正在於通過勞動創造新的生活。在吉隆鎮災區,無數勞動者以辛勤勞動支持災區的受災群眾。在他們的努力下,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産生活秩序逐漸恢復。

在安置點的就餐點,戰士石野每天六點就起床,準備安置點2000多群眾的早餐。“炒菜的鍋大,直徑都是一米多,一鍋菜炒下來揮汗如雨,背脊上已是濕漉漉的。”群眾吃飯,他幫助老弱病殘孕的人;吃飯的人太多,石野還維持起秩序來。

群眾吃一頓飯,從開始到結束一般兩個多小時,石野一天就需站6個小時。等群眾吃完飯,石野和戰友才能囫圇吞棗吃上幾口,然後洗刷炊具,幫炊事員準備群眾的下一餐。

在安置點的“帳篷村”,新的希望已經升騰。10時許,年輕的媽媽拉姆央金開始燒水洗頭,浣洗衣物,梳粧畢,她打開家中的電視,喚醒熟睡中的孩子開始吃早飯。

責任編輯: 薛源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