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撬動興國強國的杠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05 17:1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評論員:撬動興國強國的杠桿
——寫在科教興國戰略提出20週年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對於四大發明發祥地的古老國家,曾經的輝煌令人自豪;對於一個飽嘗落後挨打而行進在復興之路的偉大民族,歷史的坎坷給人啟示。科技進步,以神奇的力量推動社會發展,改變民族命運;科教興國,以樸素的真理,書寫人類歷史,塑造世界格局。

    “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面對“文革”之後國家經濟科技的落後局面,鄧小平同志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放眼世界潮流,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把發展科教事業擺在重要位置。1995年5月6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首次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20年間,“九五”計劃、2010年遠景目標及人才強國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這一基本國策由此成為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支點,在改革開放的滾滾洪流中撬動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這是令人心潮澎湃的一組數字:當今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從依賴投資和要素驅動經濟快速發展逐步轉向依靠智力投入和創新創造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01年的39%提高到2013年的51.7%,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高等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規模持續增加,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戰略支撐。這是讓人無限感慨的生動景象:從納米技術到人類基因組測序取得重大突破,從超級雜交水稻到移動通訊技術一日千里,從北斗導航到高速鐵路漂洋過海,科學和教育的力量不僅改變了中國的落後面貌,重塑著當代中國發展的形態與內涵,也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億萬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思維方式。深刻的巨變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論斷深入人心,全民科學意識的覺醒,構成了中國科教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成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事非經過不知難。20載砥礪奮進,不僅留下一段激情燃燒的集體回憶,亦賦予後來者攻堅克難、開創未來的無限信心。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趨勢變化和特點,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和歷史使命,中國巨輪如何始終勇立時代潮頭?“中國製造”如何升級為“中國創造”?“人力優勢”怎樣轉為“人才優勢”?一切答案盡在於此:創新、創新、再創新!黨的十八大作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大決策以及近期出臺的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以宏闊的國際視野和深遠的時代眼光,開啟了我國科教事業新的春天。這是符合中國國情、在新的更高水平上推動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然選擇,是提升綜合國力、在國際競爭中後來居上、彎道超車的宏偉藍圖,更是實現興國強國長遠目標邁出的又一個堅實腳步。

    “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向著復興夢想破浪前行的中國巨輪,需要更強大的“動力引擎”和更高效的“動力輸出”,呼喚敢為人先的遠大志向和自主創新的歷史擔當。堅持需求導向,堅持人才為先,堅持遵循規律,堅持全面創新,通過改革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體制藩籬,讓人才各顯神通,讓創造競相迸發,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發科技蘊藏的巨大潛能,扭轉難以持續的粗放型發展方式。面對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我們就一定能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手中,創造並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在實現自身進步的同時與各國共同開拓人類發展的新邊界。

    “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我們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催人奮進。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到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不斷邁向全球競爭與世界發展舞臺的中央。“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而今邁步從頭越,下一個20年,我們定能實現科教事業的新發展,見證科技創新的新成就,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樹起興國強國新的歷史豐碑。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