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組織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按照依法行政要求,在2014年大幅減少國務院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徹底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審批類別。 改革的活力,市場的動力,來源於政府的“有形之手”要放得開,放得下,也要放得好。時下的改革屬於“削權式”的攻堅,需要政府不斷簡政放權,放開手腳去激活市場活力,讓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釋放。從前期的改革效果來看,取消和下放各部門審批事項,不斷優化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得到了極大體現。 然而不難看出,綜合評價簡政放權的效果,既取決於所涉項目數量的多少,也取決於其質量的高低。作為一種遞進式的改革過程,無法也不能做到畢其功於一役。因而需要邊改革邊評估,從中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才能防止因為過快過激,而形成過大的改革成本。從某種意義講,簡政放權的成效如何,既檢驗改革的決心,又驗證改革的智慧。 眾所週知,非行政許可審批是指不屬於行政許可法調整的行政審批。主要包括行政機關內部審批、政府行使産權人對有關資産管理的審批等。從實際情況看,由於路徑依賴和體制慣性,非行政許可審批已成簡政放權式改革的暗門,使得前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成果,被另一種形式所替代和轉化。各部門和地方以審核、核準、核查、同意等形式,讓行政審批改革出現了“墻內損失墻外補”、“非政審批非審政許可”的遞減。 一邊在極力的削權瘦身,另一邊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作為“制度後門”和“灰色地帶”,又在不斷給自己增肥,這樣的結果就是企業“感受不到明顯的變化”--2014年,當被記者問及近一年來,企業的行政審批程序是否有所簡化時,遼寧省瓦房店市某廣告公司的王經理顯得一頭霧水--“沒簡化,反而這兩年還越來越複雜了,而且還不能百分之百批下來。” 個體感受不失為市場主體共同的體驗,“進一步簡政放權”的願望也日益強烈。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首次獲邀參加會議的財經作家吳曉波談到“有寧波企業家一半時間用來做生意,一半時間用來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時,引起了總理的注意,也足以説明各種行政干預,浪費了市場主體過多的精力。 前段時間,一些地方農村自辦宴席實行備案登記制,引發了輿論的激烈爭論。究其原因,就在於這屬於一種典型性的非行政許可審批的設置,與整體的倡導與要求背離,也不符合形勢發展的趨勢,並引發了外界對非行政許可審批氾濫的擔憂。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更有質量和成色的簡政放權,就必須堵死一切暗門,讓“替代之法”欲行而不能。實現更為徹底的改革,就必須讓模糊的界限清晰起來,讓模糊的權力明朗起來。很顯然,取消非行政審批具有釜底抽薪之效,並從根本上堵死了變相許可的暗道。同時,“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概念徹底成為歷史,意味著簡政放權和自我革命實現了又一歷史意義的進步。(堂吉偉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