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交通運輸經濟仍將處於增速換擋觸底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3 09:39 來源: 交通運輸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2015年交通運輸經濟仍將處於增速換擋觸底期
——基於宏觀經濟及重點關聯産業的走勢分析

    今年以來陸續發佈的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印證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運行特徵,一些指標出現放緩跡象也顯示出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近來中央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確保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交通運輸業作為基礎性、服務性行業,與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耦合性。基於當前宏觀經濟及重點關聯産業的走勢分析,我們初步預計2015年交通運輸經濟仍將處於增速換擋的觸底期,新常態下運輸總産出穩中趨緩、運輸結構加快調整,交通投資“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凸顯,隨著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的持續發酵,行業運行有望保持基本平穩。

    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使貨運增長承壓,産業結構調整助推貨運結構進一步優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GDP較上年增長7.4%(按可比價計算,下同),與歷史數據比較看,增速水平創1991年以來新低。進入2015年,GDP增速繼續下行,一季度增長7.0%(見圖1),季度增速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低,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同時,一季度其他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如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消費等也均創下多年來新低,一些實物量指標持續低迷,如用電量僅增0.8%(見圖2),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始終在榮枯線附近徘徊(見圖3)。總的來看,宏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受此影響,貨運增速將延續去年以來的放緩趨勢,預計全年全社會貨運量增長3%—5%左右。此外,考慮到年初以來中央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而政策措施效果通常存在一定時滯,短期內難以發力見效,很有可能在下半年集中顯現,加之去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基數略低,基於上述兩個角度分析判斷,下半年經濟形勢可能要好于上半年,因此預計貨運增速或呈現“前低後高”走勢,但下半年回升幅度取決於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的力度及其實施效果。

圖3 2011年以來PMI指數月度變化

    隨著産業結構調整的持續推進,三次産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第一産業比重明顯下降,第二産業比重近年來穩中趨降,而第三産業比重持續提升,並於2013年超過第二産業躍居各産業之首(見圖4),近兩年比重繼續提高,今年一季度更是首次超過50%(達51.6%)。産業結構的深刻變化將對貨運結構産生重大影響,特別是以“黑貨”為主(煤炭、冶煉物資、石油合計佔比超過80%)的鐵路貨運,總體上將呈下降趨勢;公路貨運由於其貨類構成相對分散,適合公路的一般消費品、輕質化和高附加值貨物運輸需求仍將較為旺盛,預計增長4%—6%左右;水路貨運“黑貨”佔比較高(超過40%),也將一定程度受産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增速呈現放緩趨勢,預計增長2%—4%左右。

    二、服務經濟穩增長,交通投資將在高平臺上繼續較快增長

    今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較去年增加2700億元至1.62萬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在實際執行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總的來看,今年的財政貨幣政策環境較以往有所改善,將對交通投資帶來一定積極影響,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是實現經濟穩增長目標的重要推動力,加之行業建設規模仍處較高水平,預計全年交通固定資産投資將在高平臺上繼續較快增長。

    但交通投資維持高位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容忽視,特別是籌融資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關注。財政貨幣方面,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9%,較去年同期回落5.4個百分點(見圖5);社會融資規模4.61萬億元,同比少增近9000億元;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11.6%,低於預期(見圖6)。隨著國家財稅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公路交通建設實施多年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籌融資模式將發生根本性改變,原有的企事業單位平臺逐步剝離融資功能,普通公路等公益性項目將通過一般債券融資,收費公路項目將通過專項債券或PPP模式融資。但從目前看,一般債券、專項債券發行規模與交通建設資金需求相比仍存在較大缺口,PPP模式正處於試點階段,成為主要融資模式還需要時間。因此,應高度關注今年交通建設籌融資情況,密切跟蹤監測行業建設資金到位率變化,加強政策儲備研究,根據形勢發展變化適時出臺促進籌融資的相關政策,確保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更好地發揮交通投資在服務經濟穩增長中的重要支撐保障作用。

圖5 2011年以來財政收入季度同比增速變化

    三、進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將明顯放緩

    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正處於深度調整之中,復蘇動力不足,年初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均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幅度在0.3個百分點左右,我國外貿發展將面臨外需不振的困境。同時,地緣政治影響加重,外部限制措施增加,不確定因素增多。從國內看,我國傳統競爭力有所弱化,當前國際市場份額已處較高水平,進一步提高份額難度增大。今年以來運行數據顯示,1—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以美元計價)同比下降7.6%,其中出口增長1.6%、進口下降17.3%,港口實物量統計數據中,一季度規模以上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下降0.6%,表明當前進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另外,海關總署發佈的外貿出口先導指數今年以來明顯下滑,1—4月份均值較去年同期、去年四季度分別下降8.6%和6.8%(見圖7),考慮到先導指數一般具有2—3個月的先行期,可見今後幾個月出口形勢也難言樂觀。綜合分析判斷,今年我國外貿可能出現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將明顯放緩,受大宗貨物貿易需求不旺影響,甚至可能出現多年未見的負增長。

圖7 2014年以來外貿出口先導指數變化

  四、煤炭市場供大於求矛盾突出,港口煤炭吞吐量高位回落

  自2012年5月以來,煤炭市場已連續35個月波動下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煤炭總産量同比下降2.5%,為近14年來首次下降,銷量也出現負增長,且降幅有擴大之勢。價格方面,今年以來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5500大卡)持續下跌,且下跌勢頭呈加快趨勢,截至5月6日,平均價格為421元/噸,創下該價格指數發佈以來新低(見圖8)。在價格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企業效益大幅下滑,據煤炭協會統計,前兩個月90家大型煤炭企業虧損131億元(去年同期利潤112億元),虧損面在80%以上(僅19家企業有利潤)。受需求不旺、國內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和煤炭進口零關稅取消等因素綜合影響,進口煤炭大幅下降,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4月份煤及褐煤進口量降幅高達37.7%(見圖9),目前進口規模已基本回落至2010年同期水平。

  總體判斷,煤炭市場供大於求矛盾突出,需求不旺、價格低迷、效益下滑等發展態勢短期內難以改變,預計今年港口煤炭吞吐量增速將延續去年以來的放緩趨勢,或將出現“十二五”以來首次負增長,其中煤炭外貿進港量大幅下降,規模將從高點的3億噸以上回落至2億噸左右。

圖8 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5500大卡)走勢

圖9 煤及褐煤進口量累計同比增速變化

  五、石化行業供需總體寬鬆,受油價低位帶動,港口油品吞吐量增長仍將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和天然氣供需總體寬鬆。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原油産量、加工量同比分別增長1.3%和2.5%,成品油産量、表觀消費量分別增長4.2%和4.7%,天然氣産量、消費量分別增長6.8%和4.8%。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見圖10),原油進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4月份原油進口量增長7.8%。在原油進口較快增長、供需總體寬鬆的背景下,原油庫存量呈增長態勢,據新華社發佈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原油庫存(不含儲備庫存)接近3500萬噸,較前兩年明顯增加(見圖11)。

  總的來看,今年石化行業將延續供需總體寬鬆運行態勢,如果油價保持今年以來低位運行,則將對國內原油進口形成有效支撐,港口石油天然氣及製品吞吐量有望保持穩步增長。

圖11 2013年以來國內原油庫存(不含儲備庫存)變化

  六、鋼鐵行業供大於求基本面延續,港口鐵礦石吞吐量增幅將回落至個位數

  一季度,全國粗鋼産量同比下降1.7%,為近20年來一季度首次出現負增長,但日均粗鋼産量仍超過220萬噸,繼續處於歷史高位。鋼材價格在去年低位基礎上繼續大幅下跌,3月末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CSPI)為75.4點(1994=100點),較去年同期下跌20.5點(見圖12)。進口鐵礦石價格去年初以來也一路下行,據中鋼協發佈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現貨貿易進口62%品位幹基粉鐵礦石含稅價為430元/噸(同期直接進口價格52美元/噸),較去年同期下跌47%。在進口礦石價格下跌的同時,國産礦高於進口礦的幅度明顯拉大,目前國産礦含稅價為545元/噸,超出進口礦含稅價近30%(見圖13)。當前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雖較去年高點有所減少,但仍在9000萬噸以上,處於較高水平(見圖14)。

    總的來看,雖然過去一年鐵礦石、鋼材價格都經歷了大跌,但由於鐵礦石價格是高位回落、鋼材價格是低位下行,導致鋼鐵企業經營形勢仍沒有根本性改觀,甚至出現虧損面擴大的情況(前兩個月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虧損面52.5%,同比擴大2個百分點),同時考慮到鋼材需求總體偏弱影響,預計今年港口鐵礦石吞吐量難以有較大幅度增長,增幅將由去年的兩位數回落至個位數,具體幅度將很大程度取決於進口礦價格優勢持續時間,若進口礦保持30%左右的價差優勢,進口礦使用量將繼續增長,港口鐵礦石外貿進港量增速或將超過5%。

責任編輯: 陳燕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