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管、服”看簡政放權——來自國務院督查組的一線見聞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哈爾濱市民劉海東在市行政審批中心辦理營業執照,上午填好申請表,下午就把營業執照取走了。 類似劉海東這樣享受簡政放權帶來便利的故事,在中國大地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故事發生的背景:簡政放權的“當頭炮”,打通了政策落實的“最先和最後一公里”;簡政放權的“先手棋”,下活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棋局。 6月1日以來,記者跟隨11個國務院督查組,一路見證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創新、探索、實踐和由此激發的無限活力。 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本屆政府成立伊始,就把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作為開門的第一件大事。兩年多來,國務院部門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37項,本屆政府承諾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提前兩年多完成。中央層面投資核準事項減少76%,境外投資項目核準除特殊情況外全部取消。商事制度改革實現了“先照後證”,前置審批事項85%改為後置審批,註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 “過去要跑工商、質檢、國地稅局、社保多個部門,一個一個窗口、一個一個環節地走,交材料蓋章,全部跑下來至少要1個多月。”領到了營業執照的劉海東掩不住興奮。 記者了解到,在哈爾濱行政審批中心,只要填好一張申請表,所有的手續都可交給工作人員辦理,形成了“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次審核”的登記新模式。 截至今年5月,稅務總局87項稅務行政審批事項中,80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已清理完畢,僅有7項許可予以保留;發展改革委共計取消和下放了55項行政審批事項;水利部行政審批事項由48項減少到22項,減少54%;交通運輸部大幅減少了行政審批項目,取消21項,下放14項。 同時,各地也紛紛採取措施,有序推進簡政放權工作。如湖南省將134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審批,並分步實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現已在長沙、永州、郴州試點。去年全省新登記企業數、註冊資本額分別增長34.7%和89.1%,今年一季度分別增長3.3%和26%。 山西省縮減投資項目核準範圍,修訂發佈了山西省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取消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減少職業資格許可認定,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自行設置的職業資格全部被取消。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政務服務中心主任陳學平介紹,涉企收費清理工作開展後,收費項目由原來65項變為現在的49項,可為企業減負2100多萬元,大大激發了企業的活力。 “以前企業辦理項目審批,常是涉及科研、環評等諸多部門,都得跑,現在政務中心組織各個部門進行聯合審批、聯合審查,企業辦理這些手續全部都可在政務中心一個地方辦理,手續少了,路程短了,非常方便。”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沈如強説。 用好看不見的手,擋住尋租的黑手 為防止審批職能取消下放後出現監管“真空”,各個部門都積極轉變管理方式,注重放管結合,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哈爾濱市去年底將工商、質檢、物價三個部門合併成立市場監督管理局,合併後的人員達2100多人,其中1500多人從市裏下放到區裏,以加強審批權下放後市場的日常監管。 哈爾濱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璞説,事權下放後造成基層工作壓力增大,同時審批後的日常監管確實需同步增強,這樣做既可以加強監管,又避免出現監管當中的交叉重復。 取消了,要管得住;下放了,要接得穩。這是檢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當前各部門推進簡政放權、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力度較大,短時間內下放了大量行政審批事項,這就要求政府在制度建設和履職能力上快速提升。 發展改革委積極推動建立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有序推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設,計劃在6月底前實現部門層面橫向聯通,年底前實現中央部門與地方的縱向貫通。5月底前,部門層面的橫向聯通已開始試運行。 財政部通過加強備案管理、信息通報、組織日常檢查、抽查等方式,做好後續監管和服務工作。 能源局以專項監管、駐點監管和監管核查為手段,切實保障國家能源戰略、規劃和政策的有效落實,促進各地“接得住、跟得上、管得好”。 交通運輸部積極探索創新監管方式,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加強對市場主體的過程監督和後續管理,實行“寬進嚴管”。 安徽省伊諾華輪胎有限公財務部部長鬱健康説,作為企業在接受政府監管的同時還應加強自律,同時應設立企業黑名單制度,讓全社會進行監督和評價。 長期以來,行政審批仲介機構因為效率低、服務差和收費高屢遭詬病,在一些地方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對此,中央和地方出臺多項制度措施加以管理。 雲南省曲靖市行政服務中心成立了“仲介超市”,讓具備相關資質的仲介機構進駐行政服務中心。據當地工商部門統計,曲靖市共有各類仲介機構400多家,經過清理整頓規範後,121家仲介機構進駐行政服務中心。 曲靖市政務服務管理局陳朝陽説,像防雷裝置設計技術評價,原來通過仲介機構,估計要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現在進駐政務服務中心之後,3天就辦好了。如果逾期客戶就會舉報投訴,政務服務部門就要進行督查。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要堅持職權法定原則,還需加快建立“三個清單”,劃定政府與市場、企業、社會的權責邊界。以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能做什麼;以責任清單明確政府該怎麼管市場;以負面清單明確對企業的約束有哪些。 記者隨行督查中了解到,湖南以“應簡必簡、能放盡放”為原則,突出清單管理,發佈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和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目錄的“三清單一目錄”,公佈了行政許可前置服務收費目錄清單和涉企服務收費目錄清單,“一企一策”精準服務企業。 去年10月底,安徽正式公佈運行省級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今年3月1日,全省16個市105個縣(市、區)全部運行省市縣三級政府權力清單。 通過建立“三個清單”,依法管好“看得見的手”,用好“看不見的手”,擋住“尋租的黑手”。 草根創業者,生得出長得大 為“眾創空間”清障搭臺,今年以來,政府新招實招迭出。 ——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發揮政府創投引導基金和財稅政策作用,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支持,培育發展天使投資。 ——在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孵化模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 ——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今年2月,國務院確定在前期國家已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基礎上,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創業創新的減稅降費力度。從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將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範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以內(含10萬元)擴大到20萬元以內(含20萬元),並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將失業保險費率由現行條例規定的3%統一降至2%。初步測算,僅這一減費措施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員工負擔400多億元。 一位創業項目投資人表示,儘管“創客熱潮”中有浮躁的成分,但大浪淘沙之後,真正成長起來的那些優秀創業項目,會給每一個行業注入創新元素,甚至給某些行業帶來革命性的顛覆,實現創新驅動下的可持續增長。 記者跟隨督查組一路走來,耳聞目睹了各地在政策支持和優化政府服務上的紮實舉措。 在廣西南寧,為提高中小微企業供貨份額,市政府採購總預算將把30%留給中小企業,而在面向中小企業採購的政府採購項目預算中,預留給小微企業的份額將不低於60%。 當地民營企業負責人賀磊表示,中小企業要想拿到政府採購的訂單,確實有難度,因為光有技術和産品是不夠的,重要原因是自身缺乏實力和缺錢。 “這項政策的出臺,大大調動了我們中小企業的積極性,也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增添了籌碼。”賀磊説。 河南省鄭州市2014年啟動完成了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改革,也就是審批職能向一個處室集中、審批處室向辦事大廳集中,窗口授權到位、事項進駐到位。 督查組成員、住建部計劃財務外事司副司長張學勤説:“一般地方簡政放權都説自己縮減了多少審批事項,鄭州是先精簡自己的審批機構,這樣改革比較徹底。” 經過改革後,鄭州市級行政審批職能處室由117個減少到40個,初步實現了“一個窗口對外”“一個機構履職”“一名領導簽批”,審批效率提速60%以上,即辦件比例佔到一半。 “一些審批項目取消和下放後,辦理時間從5個工作日變成當天辦結。”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金芳説,現在的審批時間已經大大快於以前,但有一些審批項目還有上升的空間,現在各部門有各自的數據庫,希望能夠提高技術規範、建設行政審批各部門大數據庫、大平臺,把各部門統一起來,能夠更大幅度縮短群眾的辦理時間。(記者 劉奕湛、杜宇、齊中熙、李延霞、趙曉輝、韓潔、向志強、李美娟、馮雷、朱峰、葉鋒、劉翔霄)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