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門參與扶貧開發工作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17 10:5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發揮行業優勢 凝聚攻堅力量
--各部門參與扶貧開發工作綜述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 林暉)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隨著扶貧攻堅號角吹響,各部門發揮各自行業優勢,積極投身扶貧開發事業,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漸行漸近。

    打破“山高路遠”瓶頸 全力改善基礎設施“硬體”

    半個多月前,一個好消息在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群眾中迅速傳開:5月27日,我國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地區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六盤山隧道正式全線貫通。

    以往,車輛經過六盤山需要一個多小時,隧道貫通後,用時不到10分鐘。陜西、甘肅、寧夏、青海4省區61個貧困縣區的1400萬農村人口將因此受益。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大都遠離中心城市,多為山大溝深之地,改善包括道路交通在內的基礎設施,對於脫貧致富尤為關鍵。一項項攻堅計劃正漸次展開:

    --2012年至2014年,交通運輸部累計安排了超過3600億元車購稅資金,支持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建設5.5萬公里國省道和24萬公里農村公路,解決了貧困地區3萬個建制村的群眾出行難題。2015年,安排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的車購稅資金仍將達到1500億元以上。

    --國土資源部大力推進貧困地區土地整治,2014年以來在扶貧開發重點縣安排土地整治項目228個,投資19.95億元,新增耕地35.49萬畝,大幅提高了耕地質量,改善了當地生産生活條件。

    --水利部2012年以來定點幫扶重慶、貴州、湖北、雲南、廣西等中西部地區的13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已累計解決214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新增、恢復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27萬畝。

    關注少年兒童成長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鎮中心小學,每天中午下課後,都有一輛輕型卡車緩緩駛入校門,車門尚未完全打開,濃郁的菜香味就已撲鼻而來。

    六年級學生李建樹説:“以前到11點就餓得不行,中午還要回家自己熱剩飯,現在營養午餐都解決了!”

    從2011年起,國家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每天4元錢的營養膳食補助,使3200多萬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小朋友每天吃上免費營養餐。監測表明,貧困地區學生的平均身高、體重和學習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兒童是未來的希望,為了讓貧困地區少年兒童有一個公平的起點,相關部門群策群力、接力幫扶:

    --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全國婦聯自2012年起共同啟動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為貧困地區半歲到2歲嬰幼兒每天提供1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包,同時廣泛開展兒童營養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

    --教育部等部門推出的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免學費、補助生活費政策,對片區農村學生實現了100%全覆蓋,幫助片區群眾掌握脫貧致富的技術技能;高校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則從2012年的1萬人增加到2014年的5萬人,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比2013年增加11.4%。

    創新思路方法 釋放政策紅利

    安徽肥東縣村民李躍樹家只有2畝地,年收入不足2000元,還要供養一個常年吃藥的兒子。但是,最近他在家坐著看電視就把錢給“賺”了。

    原來,他是光伏扶貧項目受益者,屋頂建了光伏電站。除用電不花錢外,剩下的電還能上網“賣”,從而得到持續穩定的收入。

    去年底,國家能源局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通知,鼓勵各地開展光伏扶貧試點。隨著扶貧攻堅逐步進入“深水區”,各部門在以往的扶貧開發成功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思路方法,釋放政策紅利:

    --國土資源部通過實施增減挂鉤項目,調整優化城鄉建設用地佈局,為貧困地區扶貧開發項目建設提供更多用地空間和扶貧資金。在編制下達全國土地利用計劃時,對貧困地區給予傾斜,優先保障異地扶貧搬遷、小城鎮和産業集聚區建設用地需求,推動貧困地區農村危舊房改造,促進農村新社區建設。

    --水利部以差別化政策減輕貧困地區水利工程資金壓力。2014年,對貧困地區的中央水利投資超過400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45%以上。西部地區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公益性水利工程的中央補助比例提高到項目總投資的80%。

    --國家衛生計生委著力提升貧困地區醫務人員水平。2014年,派遣8320名醫務人員對貧困地區縣級醫院進行重點幫扶,派出10932名醫技人員對口支援3644所鄉鎮衛生院,為中西部地區培訓鄉村兩級衛生人員及縣鄉衛生管理人員56萬人次,貧困地區衛生計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責任編輯: 陳燕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