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同意,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聯合發佈《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第一個國家級專項規劃。記者現就《規劃》相關問題採訪了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 記者:請介紹一下《規劃》出臺的背景? 答: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糧食流通設施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為保證糧食收儲供應、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保障軍需民食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是,糧食流通基礎設施長期薄弱和落後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隨著糧食生産“十一連增”,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糧食收儲供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糧食收儲倉容能力嚴重不足、物流通道不暢、應急供應能力薄弱、質量安全隱患較大、糧情監測預警滯後、産後損失浪費嚴重等矛盾和問題越來越凸顯,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帶來嚴峻挑戰。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保障糧食供應能力牢靠地建立在我們自己身上;糧食倉儲不足,可加大建設力度,做為農業基礎設施重點工作抓緊抓好。李克強總理指出,搞“糧安工程”很有必要,守住耕地紅線,夯實農業基礎,加強流通設施,保障糧食安全,是我們的基礎性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基本保障;“糧安工程”要統一佈局、統籌安排。2014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 為認真貫徹中央關於“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指示,大力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堅決守住“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的底線,確保不出現農民賣糧難,確保不發生糧食供應脫銷斷檔,2012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糧食局就“糧安工程”建設問題,組織有關單位完成了一系列重大課題研究報告,在此基礎上,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和單位認真開展“糧安工程”建設規劃起草編制工作。《規劃》起草過程中,廣泛徵求了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中央糧食企業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反復修改完善,各方面達成了一致意見。報經國務院同意,《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聯合印發並對外發佈。 《規劃》提出了今後我國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主要任務及政策措施,確定“糧安工程”建設的重點是,建設糧油倉儲設施、打通糧食物流通道、完善應急供應體系、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強化糧情監測預警、促進糧食節約減損等方面,目的是全面提升糧食收儲和供應保障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施“糧安工程”是糧食流通工作的“守底線”工程,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依據。 記者:《規劃》有哪些特點? 答:一是《規劃》是糧食流通建設方面的首個國家級專項規劃。既立足守住糧食流通工作的底線,又著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新要求,注重加強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快構築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注重數量質量效益並重,確保質量安全。 二是緊扣糧食産業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突出建設特點,明確帶有基礎性、公益性和全局性的六個方面建設任務。“糧安工程”不僅僅是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涵蓋了糧食應急供應體系、糧油質量安全綜合保障能力、糧情監測預警體系、糧食産後節約減損等為重點的軟體提升方面能力建設。 三是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新要求,注重堅持兩手發力綜合施策,體現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增加總量,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發揮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杠桿作用,有效調動中央、地方、企業和社會力量等各方面的積極性。能通過市場化解決的,更多地利用社會力量、民營等多元主體投入。 四是《規劃》實施具備良好基礎條件。“糧安工程”提出兩年多來,國家有關部門已安排中央投資近100億元,支持糧油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和“危倉老庫”改造,農戶科學儲糧、質檢體系等建設。各地也初步完成了本地區的規劃編制工作,積極落實地方財政資金,積極加快推進“糧安工程”建設,一些省級政府相繼出臺了加強“糧安工程”和流通産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文件。 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規劃》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進度安排? 答:《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實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的總要求,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要求和守住“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的糧食流通工作底線,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徹底改善糧食倉儲、應急等基礎設施條件,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綜合保障能力、宏觀調控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售糧便利、儲存安全、物流通暢、供給穩定、應急高效、質量安全、調控有力的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體系,形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現代糧食流通新格局,使糧食收儲能力大幅增強,糧食物流效率顯著提高,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糧油質量安全綜合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糧情監測預警體系全面建成,糧食産後節約減損取得明顯成效。 《規劃》明確了5個方面13項指標,主要包括:2015年底前完成集中新建倉容1000億斤任務,實現農戶科學儲糧專項戶數達到1000萬戶;到2017年完成全國“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到2020年基本消除“席茓囤”等露天存糧,應急供應網點達到5萬家,應急加工企業達到0.6萬家,改建成品糧批發市場312家,改建區域性配送中心531個,國家糧食質量監測機構數量達到500個,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點達到2500個,國家糧食信息直報點增加到2000個,糧食供需平衡抽樣調查城鄉居民戶達到20萬戶,年減少糧食産後流通環節損失浪費1300萬噸以上。 按照統籌兼顧、重點突破,急需優先、梯次推進的要求,建設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應急建設期(2015年),重點解決倉儲設施不足等緊迫問題,核心是主産區倉容建設和“危倉老庫”維修改造;二是整體推進期(2016~2017年),全面推進糧食流通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全面建成期(2018~2020年),全面完成“糧安工程”建設任務。 記者:《規劃》提出的六大建設任務是什麼? 答:一是建設糧油倉儲設施。2015年年底前,完成國務院第52次常務會確定的集中新建倉容1000億斤任務,“十三五”期間繼續重點安排建設。配套建設烘乾設施設備,完成全國“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和功能提升,加快成品糧應急低溫儲備庫建設,全面推廣應用綠色生態智慧儲糧技術,提升倉儲設施技術水平。重點加快東北地區及南方稻穀産區等主産區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明確主銷區、産銷平衡區也要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的責任。 二是打通糧食物流通道。重點是加大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等流出通道和華東沿海、華南沿海、京津、西南、西北及沿海進口流入通道建設力度,建設一批鐵路散糧車和集裝箱裝卸節點及內河散糧節點,形成一批大型糧食物流園區,完善和優化物流節點佈局,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裝備,提高物流組織化程度,實現散糧運輸全程無縫連接,使糧食物流成本下降,運輸通暢。 三是完善應急供應體系。重點是進一步加強城鄉糧油應急供應網點建設和維護,完善糧食應急供應、配送、加工等網絡佈局,改造建設一批區域性骨幹糧油應急配送中心、成品糧批發市場,推進主食産業化,通過增建和技術改造提升糧油應急加工能力。 四是保障糧油質量安全。重點是加強糧油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放心糧油”供應銷售網絡平臺和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完善糧油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提升糧食質量安全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糧油全産業鏈質量安全。 五是強化糧情監測預警。重點是整合現有糧食信息資源,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建成包括信息採集、警情分析、信息發佈的糧情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和完善庫存糧食識別代碼制度,推進“智慧糧食”建設,增強國家調控市場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對糧情“未漲先知”“未搶先知”。 六是促進糧食節約減損。重點是深入推進節糧減損示範工程和專項行動,繼續擴大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實施範圍,大力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組織等建設糧食烘乾、儲存設施設備。加快減少糧食儲運損失,大力推進糧油適度加工和副産物高效利用,推進糧油科學健康消費,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實施、全民參與的全社會節糧減損長效機制。 記者:為確保完成建設任務,將採取哪些政策保障措施? 答:一是強化糧食安全責任。按照中央與地方糧食事權劃分,健全“糧安工程”建設全面負責制,將省級政府負責區域內糧食收儲供應安全建設任務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二是深化改革創新。全面深化糧食流通領域改革,以改革創新的思路推進“糧安工程”建設。三是發揮財政性資金的支持和帶動作用。建立中央財政投入機制,地方財政要支持糧食流通設施建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糧食流通領域。四是落實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對納入“糧安工程”規劃範圍建設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落實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切實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加大商業性銀行支持力度。五是加強指導協調。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負責規劃實施的綜合協調和宏觀指導,糧食局具體負責實施“糧安工程”,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配合做好有關工作。各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建設項目實施和責任主體。六是改革項目管理方式。簡化項目審批程序,下放審批和管理權限。七是建立考核評估機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糧食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開展中期評估,不斷調整和優化規劃實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促進規劃工程建設目標和任務順利實施。 記者:國家糧食局將採取哪些措施推動《規劃》的貫徹落實? 答:加強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任務艱巨。做好《規劃》的貫徹落實,關鍵在於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明確責任分工。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強化分工協作機制。爭取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中央和地方“兩頭使勁”。堅持全國一盤棋,中央與地方之間、産銷區之間的建設規模和佈局要相互銜接,做到功能互補、結構合理,避免重復建設。各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央企業作為建設項目實施和責任主體,要依據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當地和企業實際,要突出重點,找準難點、分別著力,抓緊制訂規劃或具體落實方案,切實負起責任,抓好組織落實,加快推進“糧安工程”建設,確保規劃落到實處。我局將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支持和指導,認真做好規劃實施的評估監督,及時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 二是強化政策落實,推進新增千億斤倉容建設等重點工程。用改革的思路推進“糧安工程”建設,既要加大政府投入,也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民營等多元主體參與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基礎性、戰略性和公益性的特點,充分發揮各級財政性資金的支持和帶動作用。綜合應用土地、財稅、金融、保險等政策杠桿,落實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積極盤活糧食企業現有的土地和區位優勢等存量資源,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新增1000億斤倉容建設已採取多種方式,包括與糧食增産能力及新增儲備規模挂鉤、與增強中央戰略儲備挂鉤,以及採取市場競爭方式,通過政策性糧食收儲任務和優惠政策引導符合條件的社會多元主體企業建設糧倉,鼓勵積極性高的多元主體企業多建倉、多收儲。 三是改革項目管理,加強建設督導。簡化項目審批程序,下放審批和管理權限,採取切塊下達建設規模和投資計劃的方式,並健全項目建設承諾制度,加強監督檢查。我局會同財政部對“危倉老庫”維修改造重點支持省份確定和資金安排上採取競爭機制,效果很好。從去年開始,我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地方的糧食倉儲設施建設項目、糧食現代物流建設項目均採取分省切塊確定規模、下達投資計劃的方式,項目確定及投資計劃分解等具體工作由地方負責,落實建設主體責任。我局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完善相關項目管理辦法。 四是堅持高標準和科技支撐,強化示範引導。堅持高標準、高起點,注重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糧食行業,用信息化引領帶動糧食流通現代化。積極推廣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並體現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約要求的儲糧新技術和新裝備,確保設備和工藝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範,確保工程質量。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