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造城市的“良心”
——探訪北京未來科技城地下綜合管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12 18:5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記者 關桂峰)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從統籌規劃、有序建設、嚴格管理和政策支持等4方面對我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進行了部署。經歷了“7·21特大暴雨”的首都北京,如何落實指導意見、築造城市的“良心”?記者12日實地探訪北京未來科技城地下綜合管廊。

    在北京市昌平區未來科技城魯疃西路邊,1座不顯眼的房子連接著地上與地下的通道。走進地下通道,記者發現4個艙道頗為壯觀,5大類管線筆直地向遠處延伸,這裡就是北京的1處地下綜合管廊。

    “地下綜合管廊”,又稱共同溝,是指為電信、電力、燃氣、供水等各類公用類管線蓋一個共同的“房子”。地下綜合管廊一般分為幹線、支線、纜線管廊,幹線主要建在城市道路中央下方,是“主動脈”,支線、纜線主要建在道路兩旁的人行道下,是“毛細血管”,整體構成一個系統的地下管網系統,覆蓋城市每一個角落。

    走進地下通道,就可以看到這5大類管線,包括熱力管線、給水管線、再生水管線、電力管線、信息管線。在其中1個艙,1條藍色的飲用水管道與1條紅色再生水管道筆直地向遠處延伸;在電力艙,艙道上方,1根纜線懸在艙頂。管廊的空氣流動依靠風機的橫向送風。在艙道中,每隔25米,管廊上方就有1個風機。而在地面人行道上,每隔約200米則有1個通風口。

    昌平區市政市容委的相關負責人説,管廊預留了污水、直飲水等管線位置。這意味著,將來魯疃西路鋪設新的管線,無需在路面“開拉鏈”,也不需要重新開挖管溝,就可以在管廊中穿過。

    而如果採取管線植埋于地下的傳統方式,因為每條管線都需要挖1條屬於自己的管溝,所有填埋管線的寬度加一起需要45米,整條道路的寬度都無法容納下所有管線。

    記者注意到,魯疃西路上,井蓋的數量也明顯少於其他道路。據了解,一期2.2公里上有29個井蓋,而通過傳統的直埋方式埋在地下的每種管線大約每隔50米就會有一個井蓋,2.2公里鋪設5大類管線,至少要有200個井蓋。

    地下綜合管廊內還安裝了140余個攝像頭,可以掃遍地下艙所有的角落,一旦有緊急情況,地下監控中心就可以監聽到報警的聲音。比如,每個井蓋都有監控設備,只要井蓋出現傾斜或是被移動,監控室就會報警。

    北京市政部門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北京大力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統籌各類市政管線規劃和管理,可以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同時,要做好規劃設計,在道路建設之初可以為增加的管線預留一些空間,提高管理水平,注重日常維護。  

責任編輯: 陳旭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