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 劉濟美、徐壯志)在0.01米上摳精度,在0.01秒上卡時間……參加勝利日閱兵的陸軍第38集團軍某炮兵團反坦克導彈營營長龔亞信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閱兵的精準化訓練體現了實戰化的標準。 此次受閱裝備中有84%是首次亮相的新裝備,包括新型坦克、新型火炮、新型導彈、指揮信息系統和無人機等,將首次按作戰體系進行模塊化編組。裝備方隊指揮部政工組組長李廣彬説:“這些符合實戰要求模塊的組成,體現了人民軍隊對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準備與思考。” 新華社記者在閱兵訓練基地了解到,受閱官兵在閱兵訓練中既練“米秒”,也練“作戰”,通過訓練將許多新型裝備的實驗室數據轉化成戰場數據。 8月,炎熱的天氣讓某新型坦克裏的溫度高得令人難以承受。“高溫不僅挑戰著人體耐受高溫和抵抗熱損傷的能力,也對武器性能和保養方式産生影響。”裝備方隊第一車駕駛員、二級軍士長丁輝介紹,“這些在高溫條件下積累的武器性能數據與保養數據都為實戰積累了經驗。” 1999年閱兵時採用秒錶計時,分列式行進的100米距離中測量兩次車輛行駛的速度,以檢驗車輛是否保持勻速行駛。2009年閱兵時採用紅外測量,100米距離測量四次。此次勝利日閱兵採用了北斗考核系統,100米距離要測量90次,相當於每1.1米就要檢查一次車輛是否保持勻速行駛。 “我們現在的距離誤差都是毫米級的,時間誤差能控制在0.05秒。”丁輝表示,這種精準化訓練標準,意味著在實彈射擊中能夠精準命中靶心。 參加閱兵訓練以來,每次考核結束,龔亞信都蒐集考核中的各種數據,應用統計方法進行對比分析、製作圖表,讓訓練中存在的問題一目了然。 “精確打擊能力是反坦克導彈最大的優勢,也是操作上最大的困難。”龔亞信説,“閱兵精準化訓練培養了指戰員精確打擊的理念與意識,我們未來會把精準化訓練帶到部隊的日常化訓練中,提升部隊精確打擊的能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