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是可持續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14 07:4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近期,全球股市、債市劇烈動蕩,中國經濟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有機構質疑:“中國經濟正遭遇‘急剎車’,進入‘衰退期’。”也有機構力挺:“相信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具增長力的市場。”

  中國經濟究竟如何?不少專家認為,透過指標看趨勢,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未變,增速雖放緩,但“含金量”更高,增長可持續,“形有波動,勢仍向好”。

  緩中趨穩,經濟增速實則不低,支撐經濟向好的積極因素正在聚集

  在第九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經濟究竟怎麼樣”成為各國企業家的最熱提問。

  “中國經濟真的很糟糕嗎?很多人只是不適應中國經濟運行從‘奇跡’步入‘新常態’。一個經濟體從經濟奇跡回歸常態,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增速放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説。

  就速度看速度,儘管上半年經濟增速為7%,但在我國經濟總量已逾60萬億元的情況下,7%相應的增量比去年增長7.4%還要多。放眼國際,世界市場需求低迷,我國經濟實現7%的增長確實不易,增速不僅遠高於美國、日本以及歐元區,也明顯超過多數新興經濟體。

  黃益平認為,跳出速度看大勢,儘管增速有所放緩,但我國經濟運行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居民消費價格平穩,8月CPI同比上漲2%,仍處於調控區間內。就業較充分,前7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841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84%;7月末城鎮失業率為5.17%,繼續穩定在較低水平。

  更值得注意的是,支撐我國經濟回穩向好的積極因素正在聚集,先行指標企穩向好,增長預期穩定。8月全國發用電和鐵路貨運裝車情況都有好轉,“經濟晴雨錶”首先放晴,預示工業經濟緩中趨穩。

  傳統引擎逐步好轉,增長勢頭回升。今年4月開始,我國樓市持續復蘇,有望在兩三個季度後拉動房地産投資。軌道交通、棚改、水利等一系列重大投資工程包也在加速落地。“在未來幾個季度,投資肯定會有所改善,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有望低位企穩回升。”黃益平説。

  新增長點孕育成長,增長動力十足。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5%,旅遊、文化、信息、健康等消費需求旺盛,節能環保、綠色經濟方興未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催生中加快形成。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説:“服務業發展潛力較大,逐漸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

  緩中有優,經濟結構在優化,改革促進了增長動力的轉換接續

  今年以來,我國社會用電量和鐵路貨運裝車量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一些研究機構據此判定中國經濟進入衰退期。而在黃益平看來,這些傳統微觀指標低迷與就業良好、消費旺盛的局面形成明顯反差,反映的是我國産業升級加快、經濟結構更平衡,這也是步入新常態的重要特徵。

  “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增速不像過去那麼快,經濟就不行了?其實不見得。服務業就不需要消耗那麼多電。我們不能孤立地看指標,要考慮指標背後有經濟結構的優化。增速下降,但是就業指標良好,這背後是創造就業能力更強的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佔比越來越高。”黃益平説。

  結構性改革有力促進了增長動力的轉換接續,正是當前經濟運行的突出亮點。專家們從四個方面解析——

  産業結構更輕。在傳統産業承受結構調整陣痛時,服務業逆勢而上。上半年第三産業增長8.4%,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服務業佔GDP比重提高到49.5%。

  需求結構更優。在投資、出口持續疲軟的情況下,消費的拉動作用增強。前7個月,網絡零售等新型消費模式實現37%的迅猛增長。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同比提高5.7個百分點,消費拉動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顯現。

  增長動力更綠。高污染、高耗能行業持續低迷,高新技術産業卻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明顯快於工業整體水平。高技術製造投資增速也高於工業投資1.9個百分點,而高耗能行業投資低於工業投資4.8個百分點。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工業增長的新動力。

  發展活力更足。一批老舊企業關停並轉,創新創業如火如荼。全國新登記的市場主體數量快速增長,平均每天就誕生3.77萬個小老闆,阿裏巴巴、騰訊、小米等一批互聯網企業成為活躍在全球舞臺的“中國好聲音”。黃益平説:“我周圍不少年輕人都在創業。創新創業孕育出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指出:“在‘三期疊加’挑戰下取得7%的發展速度,並且實現了産業結構和需求結構更合理,經濟增長中的可持續因素增強,説明這個速度不是簡單地靠宏觀經濟政策刺激出來的,而是改革和發展方式轉變初步成效的體現。”

  緩中求進,調控還有空間,改革激發活力,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

  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充滿陣痛,過程艱難。這期間,經濟增長難免有波動,但受訪的專家都表示,中國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防止經濟大起大落。

  黃益平認為:“在新舊動力的交替期,對於增速放緩不必過分焦慮。一旦增速下降過快,影響到就業和金融資産安全,政府也有能力採取措施穩增長。”他説,著力防範和化解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中國經濟不會“斷崖式下跌”。針對樓市調整,取消房地産限購限貸、降低個貸首付比例和住房交易環節稅、完善公積金貸款政策、限制過剩地區土地供應等一系列“組合拳”,已促成樓市回暖。針對地方政府負債率高和財政政策有效性下降的問題,開展了存量債務置換,出臺融資平臺在建項目的續貸政策,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等,地方債風險可控。逾3.5萬億的外匯儲備也為穩定匯率市場增添底氣。連平判斷,積極因素逐漸釋放效能,下半年經濟增長將延續“勢仍向好”。

  連平分析,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方式還有空間,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儘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前期沒有實施大規模刺激性政策,目前我國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餘額均處於安全線內,遠低於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有足夠多的手段和工具調節流動性。“中央和地方負債率只是稍稍超過40%,還有進一步實施財政寬鬆或減稅的餘地。由於實際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仍較高,貨幣政策也可以進一步針對經濟運行的實際需求進行調節。”黃益平説。

  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經濟不會“後程乏力”。黃益平認為:“釋放市場活力,簡政放權是先手棋,國企改革和金融改革就是重頭戲。‘僵屍企業’怎麼退出,融資渠道能否更多元,這關係到經濟增長的效率、公平與可持續性。”他告訴記者,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質沒變,但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會持續,利用好經濟持續增長的有利條件,更好地培育新動力,歸根到底還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記者 陸婭楠)

責任編輯: 張興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