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記者 王優玲、于佳欣)從自貿試驗區大幅擴容到改革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從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到完善國際産能合作機制,我國正在全方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道路上大膽探路、勇敢創新。 一方面,處於轉型期和換擋期的中國經濟需要高水平對外開放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另一方面,深深融入全球經貿格局之中的“中國航船”需要應變而動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 從“逐案審批”到“負面清單”: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實現質的飛躍 全球知名信息技術企業戴爾公司近日宣佈,將從今年年中起的5年時間裏,向中國市場投入1250億美元。這一巨大投入計劃表明戴爾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戴爾看好中國市場並非特立獨行。中國歐盟商會發佈的《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15/2016》寫道:“儘管中國的商業環境有挑戰,但她依然為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歐洲公司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商務部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25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2%,其中8月當月增幅達22%。大眾、奧迪、戴姆勒、博世、伊藤忠等知名跨國企業繼續追加對華投資。 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我國穩步擴大相關行業對外開放和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改革舉措。 今年年初,我國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該草案取消了外資三法確立的逐案審批制管理體制,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有重點地放開各産業領域,尤其是服務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在新的管理模式下,絕大部分的外資進入將不再進行審批。 此外,在穩步擴大相關領域和行業對外開放方面,我國修訂了《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大幅減少限制性措施,限制外商投資條目縮減50%以上。在廣東省對港澳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説,當前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正在努力為外商投資創造更加開放、透明的營商環境,引入新資本、人才、技術,加快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 從1.0版升級至2.0版:自貿試驗區擴容構築制度創新高地 改革創新,永無止境。 今年4月,自貿試驗區擴容和負面清單等6個文件同時對外發佈,自貿試驗區由1.0升級至2.0,上海、福建、廣東、天津等4個自貿試驗區在東部沿海地區呈線狀分佈,構築起各具優勢、各有側重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據商務部介紹,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在推進投資管理制度、貿易監管模式、金融制度和事中事後監管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試,提出了建立行政諮詢體系、審管分離、審批歸口和政府職能社會化、專業化等創新做法,加速推進了自貿試驗區的開發水平。 自貿試驗區的創新成果可以通過一系列數字來體現: ——在簡政放權方面,廣東梳理了60項擬下放自貿試驗區的省級審批權限;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通過實行“多規合一”,使建設項目申報環節由24個減少到4個,審批時限由180個工作日縮短到49個。 ——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廣東自貿試驗區通過擴大粵港澳通關“綠色關鎖”實施範圍等舉措,通關效率提高了50%以上;天津自貿試驗區通過實行“一顆印章管審批”,實現了企業註冊1天辦結。 ——在金融創新方面,上海率先推進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等創新舉措,1-5月,上海自貿試驗區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額1419億元人民幣,達到全市的26.6%。 “四大自貿試驗區還有一個共同定位,即要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説,四大自貿試驗區聚集效應明顯,通過輻射有力帶動周邊發展。目前,上海、廣東、天津、福建正在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啟運港退稅等措施,以輻射帶動周邊和內陸地區發展。 從“追隨者”到“引領者”:“一帶一路”探索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新模式 融通則進,封閉則退。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經濟發展,從與世界開放的經貿互動中受益良多。今天,中國正在努力完成國際經濟秩序“追隨者”角色到全球治理“引領者”角色的華麗轉身。 今年3月,我國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積極探索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 “一帶一路”提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旨在促進區域合作,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全球經濟是一個複雜的網絡,在其中建立交流要仰仗貿易、服務、勞動力、資本和信息的擴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斯彭斯近日發表文章説,“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建立亞投行和金磚銀行,其目標就是建立這種交流,並且它有足夠的工具充當全球增長和發展的催化劑。”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裝備製造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從高鐵到核電到特高壓,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業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8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85.9億美元,同比增長29.5%,佔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13.5%。 “中國需要適應從資本凈流入國向凈流出國轉變的歷史性變化,既要繼續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又要加強引導,積極鼓勵‘走出去’,加強中國與世界的經貿聯絡。”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週密説。 中國歐盟商會認為,中國主導的國際機構的發展與現有成熟的國際貿易體系形成補充至關重要。中國自15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受益良多,現在已有機會規劃並確保未來發展的成功。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