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王希)近年來仲裁在我國快速發展,已成為市場主體定紛止爭的有效方式,而隨著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仲裁有望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特別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這是記者在25日舉行的“中國仲裁高峰論壇”上了解到的。 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沈四寶表示,目前我國已組織起了仲裁專業隊伍與機構,司法部門依法保障仲裁活動成為常態,同時大多數仲裁機構國際視野基本形成,為下一步國際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就仲裁業發展前景,與會代表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擴大對外開放,中國企業在對外經貿交流中發生的爭議,必然會衍生出國際商事仲裁需求。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于健龍説,我國仲裁業應不斷推進改革,深入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努力提升中國仲裁的影響力,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專業可靠、公信力強的仲裁法律服務,讓仲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發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等也將對仲裁行業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以互聯網為例,一方面互聯網技術和各行業深度融合,可能出現新類型糾紛,挑戰現行規則;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對仲裁機制本身也有影響,仲裁行業需要加快調整適應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上世紀50年代,我國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涉外商事仲裁製度。1995年仲裁法的實施,標誌著我國仲裁事業進入了新階段。截至目前,我國仲裁機構已達235家,年受案量從1995年的千余件增長至去年的11萬餘件,年受案標的額從數十億元人民幣增長到約2600億元,案件當事人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