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安天下 穩民心”的重頭戲
——“十二五”農業現代化跨越新臺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07 11:1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記者 于文靜、王宇)民以食為天,農業穩則天下安。“十二五”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既豐富了百姓餐桌,也成為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壓艙石”。尤其是面對當前農業發展面臨的內外壓力和挑戰,我國明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走出一條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我國進入農業現代化實現階段中後期

    近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首個落地項目——“小麥-玉米週年綠色增産增效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的現場觀摩活動在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舉辦。通過集成綠色防控、科學施肥等技術,10萬畝小麥-玉米核心示範田全年畝産1517.5公斤,降低了農藥和化肥施用量,增收1200元以上。

    加快研究綠色增産增效技術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縮影。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表示,“十二五”以來,我國農業領域總體科技水平明顯提高。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4年的56%,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10年的52.3%增至2014年的61%。

    我國農業科技水平整體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水稻功能基因組、雜種優勢利用、生物汽油製備技術等居國際領先水平,植物育種、畜禽水産健康養殖和疫病控制、農産品精細加工、環保型投入品等技術處於並行研究階段。與此同時,家庭經營、合作經營、集體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种經營方式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我國農業的良種化、水利化、機械化、商品化程度有很大提高,今日之農業遠非傳統農業可比。總體而言,我國農業現代化已進入中後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表示。

    農業現代化仍是短板

    “雖然取得巨大成就,但農業現代化還滯後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是整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農業部總農藝師孫中華説,農業發展面臨的各種挑戰不斷聚集,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穩定供給的壓力加大,破解“誰來種地”的壓力加大,確保“舌尖上的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國內農業産業安全的壓力都在加大。

    “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短板之一是經營規模小、勞動生産率低。儘管稻、麥單産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玉米單産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我國農業勞動生産率只是世界平均值的47%。”葉興慶説,這導致農業生産成本居高不下、競爭力下降。農業産能中,相當一部分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的,退出這部分産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艱苦努力。

    “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處於關鍵轉型期,已邁入主要依賴科技創新驅動的新階段。”蔣丹平説。

    為應對農業發展的挑戰,國務院已經出臺意見,明確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途徑,著力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産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

    五項措施明確農業現代化路徑

    孫中華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要著重在調結構、擴規模、保安全、可持續、強科技五方面下功夫。

    “根本要靠創新驅動,使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孫中華説,要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構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産技術體系,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葉興慶表示,科技進步對我國農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6%,比發達國家低20多個百分點,還有很大潛力。今後要提高投入品的使用效率,測土配方施肥,提倡使用水溶肥、有機無機複合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發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機械化統防統治。做大做強現代種業,加強高效栽培、農業節水等領域的科技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加大農民培訓力度。

    “擴規模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核心。我國戶均耕地規模不足10畝,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向規模要競爭力。”孫中華説,要推進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導和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同時,要加快“調結構”,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一二三産融合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保安全”,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確保農産品質量安全;“可持續”,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促進農業資源利用方式由高強度利用向節約高效利用轉變。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