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 攻堅拔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16 07:1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10月17日是第二十三個國際消除貧困日,也是我國第二個扶貧日。每年的這個時間,也是盤點扶貧工作的好節點。 

  談成就,數字或許是枯燥的,但卻很有説服力。從2011年起,我國實行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扶貧新標準,2011—2014年累計減貧5221萬人,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985元增加到6610元,增幅連續3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今年我國有望連續第三年實現減貧1000萬人以上。

  新階段,我國扶貧開發何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新成就?

  制度優勢——

  習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抓扶貧,從中央到地方強力推動,提供制度保障

  “一把手”帶頭抓,高位推動讓扶貧難事不那麼難。

  但願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出山林。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介紹,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25次國內考察,其中14次涉及扶貧,7次把扶貧作為主要或重要內容,他連續3年第一次國內考察都是到貧困地區,有關扶貧的重要講話20多次。今年,習總書記1月到雲南,2月到陜西,6月到貴州調研考察扶貧工作,在延安和貴陽兩次召開扶貧為主題的座談會,發出了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的動員令。李克強總理多次就扶貧開發作出重要指示,多次到貧困地區考察調研,連續兩年將減貧1000萬人以上作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汪洋副總理作為扶貧領導小組組長,親自協調解決扶貧工作一系列重大問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領導重視,難事不難,特別是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和親自指揮,強力推動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成就、譜寫新篇章。”劉永富深有感觸地説。

  上率下行。黨中央、國務院對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傳導到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匯集成強大的扶貧合力,有力推動減貧工作連創佳績。

  “1+N”政策文件出臺落地,貧困群眾獲得“政策大禮包”。

  各省紛紛出臺“1+N”系列文件,一個全面推進扶貧攻堅的文件,加上若干個具體政策舉措和項目的配套文件。“各地爭先恐後、比學趕超,推出的政策一個比一個過硬。”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説。

  翻閱這些文件,政策亮點頻出。比如甘肅省“1+17”精準扶貧方案提出,探索財政扶貧資金、社會幫扶資金等折股量化給貧困戶,引導他們參股到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或農業項目,按股分紅、負盈不負虧。隨著這些政策措施落地,貧困群眾將收穫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

  “一盤棋”出臺特惠政策,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吃上“政策小灶”。

  國土資源部出臺片區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結余指標在省域範圍內使用的政策,對重點縣單列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保障易地扶貧搬遷、保障房建設和扶貧産業開發項目建設用地。人民銀行和有關金融機構創新形式,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用於支持扶貧開發,其中去年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扶貧小額貸款就超過1000億元……一系列高含金量的行業特惠扶貧政策,讓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吃上了“小灶”。

  動力充足——

  改革創新是解決突出問題、推進扶貧工作提質增效的根本動力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更要看貧困老鄉。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越來越近,儘快補上貧困短板,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

  儘管成就巨大,但我國的貧困依然面廣程度深,扶貧開發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少數地區搶戴“貧困帽”,“年年扶貧年年貧”,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等現象,更是廣為社會詬病。

  確保2020年貧困群眾如期脫貧,僅靠常規措施和手段很難實現,扶貧工作必須添動力,增效率。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時期扶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2013年底,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確定實施精準扶貧方略,推進創新社會參與等六項機制改革。

  貧困地區要加快脫貧,必須增強內生動力,黨政領導要切實把扶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華中師範大學減貧與發展研究院院長陸漢文認為,“要做到這點,體制保障是關鍵。”

  為此,針對貧困縣的考核機制、約束機制和退出機制改革相繼出拳。

  改革調整指揮棒。2014年中組部、扶貧辦印發《關於改進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工作的意見》,明確貧困縣主要考核扶貧工作。目前已有14個省份出臺實施意見。“考核指揮棒這樣調整,必將更好引導貧困地區領導幹部,把工作重點、主要精力轉到扶貧開發上來。”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這樣評論。

  貧困縣享受政策優惠,也必須受到政策約束。《關於建立貧困縣約束機制的通知》明令禁止“窮縣富衙”“戴帽炫富”等行為,同時對貧困縣必須作為、提倡作為的事項進行明確,引導貧困地區凝心聚力主抓扶貧。

  研究建立退出機制。到2020年,貧困人口要全部脫貧,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要全部摘帽。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如何退出,後續政策如何跟進,頂層設計正緊鑼密鼓地推進。

  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讓扶貧救窮的錢花在刀刃上;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創新形式為貧困人口提供低門檻低成本的特惠服務;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廣泛動員匯集更多扶貧資源……一系列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的創新機制相繼出爐,成為解決突出問題、推進扶貧工作提質增效的根本動力。“一系列改革讓基層扶貧更有幹頭,我們一定甩開膀子好好幹,不拖全面小康的後腿。”貴州省丹寨縣扶貧辦主任楊文健説。

  思路對頭——

  精準扶貧是2020年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的科學方法

  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扶貧開發更需要一個好思路。

  之前的扶貧,瞄準對象不夠精準,針對性不夠強,一定程度上存在“漫灌”,比較粗放低效。“精準滴灌”,就是為了提質增效。十八大以後,我國開啟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征程。

  精準扶貧,就是要準確找出貧困人口,搞清楚致貧原因,再逐戶對症開方,制定幫扶措施,針對性扶持直至脫貧。

  精準扶貧,精準實施是關鍵。

  找準“靶子”建檔立卡。目前,共識別確定12.8萬個貧困村,8900萬貧困人口完成建檔立卡,並建立起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網絡系統。我國的扶貧開發開始步入“大數據時代”。

  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基礎。為力爭扶貧對象精準,各地嚴格按照標準、程序陽光操作,增加群眾知情權和參與度;組織各級督查,開展“回頭看”,擠出“水分”。在此基礎上,脫貧的出去,返貧的進入,動態調整管理。

  找準貧困戶後,幹部駐村幫扶及時跟進,架設起精準扶貧的“管道”。目前,基本上每個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駐村幹部幫助貧困村找準脫貧致富路子,結對幫扶貧困戶,落實各項重點扶貧工作。

  目標找準,管道暢通,更多行業扶貧資源進村入戶。2185萬貧困農村居民和學校師生喝上了安全水,1.3萬個貧困村通上了寬帶……更多“扶貧活水”瞄準窮根精準滴灌。

  各地瞄準貧困村、貧困戶,因人因地精準施策,實施了一系列精準扶貧工程。通過扶持生産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同時因地制宜採取多渠道、多樣化的路徑,儘快讓扶貧對象精準脫貧。

  “現在我們利用電商平臺銷售黨參,收入增加了三成。”電商扶貧,特色中藥材帶動甘肅定西渭源縣一大批農民順利脫貧致富。

  笑容挂在四川省通江縣梓潼廟村農民朱學軍的臉上。鎮政府的駐村幹部“量體裁衣”,結對幫扶他發展銀耳産業,今年順利脫貧……

  神州大地,貧困山鄉,精準扶貧正精準落地。

  2020年全部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時間緊,任務重,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真抓實幹的務實精神,精準扶貧的科學方法,多采取超常規舉措,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

責任編輯: 陸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