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精準扶貧”成為中國經濟下一個“風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17 19:1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弄呈村7歲的藍世超在家中盪鞦千(9月25日攝)。藍世超家所在的大化縣是廣西扶貧攻堅的重點縣,七百弄鄉是大化縣最貧窮的鄉之一。10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再次強調,未來5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無疑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同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經過多年扶貧攻堅,貧困地區的投資紅利、人口紅利、“開放”紅利等正逐步釋放;而中央及各級黨委政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的“精準扶貧”,還將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弄合村70歲的藍美芳在整理燒火用的木材,站在她旁邊的是10歲的孫女藍移妹(9月25日攝)。藍美芳一家所在的大化縣是廣西扶貧攻堅的重點縣,七百弄鄉是大化縣最貧窮的鄉之一。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9月22日,雲南省大姚縣三台鄉三台村村民李紅香(左)、趙正英將核桃裝箱。三台鄉多年來扶持核桃産業發展。2014年農民人均核桃現金收入達1.18萬元。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一輛裝滿核桃的貨車駛出雲南省大姚縣三台鄉三台村,這批核桃將被運往大姚縣城,然後轉運至山東臨沂(9月22日攝)。雲南省大姚縣三台鄉多年來扶持核桃産業發展。2014年農民人均核桃現金收入達1.18萬元。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力所鄉南亢村的佤族群眾在茶園採茶(5月28日攝)。近年來,當地政府推行精準扶貧,帶動群眾大力發展高原特色養殖、種植産業。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9月18日,在雲南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洛特老寨,幾名基諾族婦女在曬茶葉。近年來,當地群眾憑藉種植茶葉、橡膠等,生活及居住條件得到有效改善。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大井鎮養殖專業戶李文來和妻子沈亞林在給豬為食(10月14日攝)。“十二五”以來,國家級扶貧攻堅縣會澤縣實施精準扶貧,扶持了大批山區貧困群眾從事養殖、種植業。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待補鎮貧困移民安置小區(10月15日攝)。近年來,會澤縣在國家的扶持下,實施扶貧搬遷安置3571戶,建安居房11356戶,極大改善了貧困群眾的居住環境。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上圖:貴州省水城縣猴場鄉補那村村民在採摘獼猴桃;下圖:貴州省水城縣猴場鄉補那村村民在對獼猴桃進行稱量分類(8月13日攝)。近年來,補那村依託高山優勢,發展了3000多畝規模的獼猴桃種植産業,年産獼猴桃120萬公斤,創造産值5000余萬元。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上圖,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弄勇小學,同學們剛剛搬進新宿舍樓寬敞的宿舍(2015年1月7日攝);下圖:2014年7月2日,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弄勇小學,同學們在教室裏睡覺,當時,學校的宿舍樓正在建設中,學生們只能睡在教室裏過渡。近年來,廣西各地農村中小學持續推進校舍改造工程,對現有的校舍、宿舍進行清理、改造、調劑,滿足寄宿制學生需求,緩解貧困地區中小學“大通鋪”問題。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責任編輯: 溫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