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政府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31 14:02 來源: 江蘇省人民政府
【字體: 打印本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江蘇省人民政府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報告》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以公開發佈。

一、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情況

2015年,全省各級行政機關全面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5〕22號)要求,加大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力度,改善依申請公開服務,拓展公開載體和渠道,增強群眾公開體驗,公開質量和實效明顯提升,在滿足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推進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一)政務公開更加陽光透明。

2015年,全省各級行政機關在繼續做好原有領域信息公開基礎上,將公開範圍擴大到9個重點領域,公開之門打得更開,政務運行更加透明開放。

行政權力“家底”全面公佈。省級層面公佈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政府部門行政權力清單、政府部門責任清單等“5清單1目錄”,江蘇成為全國首批建立權力清單的兩個省份之一。省政府各部門取消下放轉移行政審批事項587項,約佔總數66%,取消行政權力事項3200多項,精簡幅度近40%。13個省轄市、97個縣(市、區)均建立並公佈行政權力清單,比中央規定時間提前一年半。在全國率先啟動權力清單標準化建設工作。南京市在全國率先公開了許可審批事項的受理審核標準、材料結果樣本等信息,網上社會測評滿意度99.77%。

財政預決算“賬本”主動攤曬。2015年,首次將省級“四本”預算全部公開,首次公開“四本”預算線下平衡情況。除涉密部門外,103家省級一級部門全部公開了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並同步公開了會議費、培訓費。全省市、縣(市)政府和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預決算也全面公開。

公共資源配置“明細”如實交底。實行保障性住房政策、房源、保障對象、審批流程和分配結果“五公開”,及時公佈1700多個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棚戶區改造建設項目)建設計劃、開竣工情況,公開了16.78萬戶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及時公開全省和13個省轄市的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在全國率先建設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平臺。向被徵收人公佈房屋徵收決定、補償安置政策、補助獎勵政策、徵收房屋調查結果、初步評估結果、補償安置情況等信息。13個省轄市國土部門全部建立徵地信息公開專欄,公開國務院批准單獨選址項目、省政府批准的建設用地批復;市、縣(市、區)部門及時公開徵地告知書、“一書四方案”、經批准的“兩公告”,做到應公開盡公開。

重大建設項目進展全程“張榜”。公佈江蘇省2015年重大項目220項。推進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實現行政審批事項、依據、條件、程序、辦理期限全公開。《江蘇省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實施辦法》經修改完善後向社會發佈。整合省政府採購中心與省級行政機關政府採購中心,組建實體化省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行“八統一”運行機制,做到工程建設項目、重大建設項目基本信息、招投標及監管、工程變更和簽訂合同等全過程公開。全年累計完成各類公共資源交易額239億元,佔省級公共資源交易總額的21%。

社會公益建設實時“在線”。出臺江蘇省社會保險信息披露實施辦法,及時發佈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開放社會保險信息查詢,全年向2000多萬企業職工、1000多萬城鄉居民公開參保信息,佔全省人口1/3以上。及時公開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城市“三無”、孤兒等救助政策、保障標準、物價補貼等,按季發佈全省、市、縣(市、區)城鄉低保基本情況。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全省公示特殊類型招生信息9449人次,其中保送生考生206人,自主招生錄取考生1231人,省屬高校綜合評價錄取考生937人,高水平運動隊合格考生632人次,高水平藝術團合格考生492人次,高考享受照顧錄取政策考生2397人,公安政法院校面試及體能測試合格考生3554人次,公示率100%。高校決算公開率100%。各高校收費項目、物資設備採購、基建工程招投標以及學生獎助學金髮放、學費減免等均及時公開。開設江蘇省醫療機構藥品(耗材)網上集中採購與監管平臺,公開全省藥物和醫用高值耗材集中採購信息。每月公佈傳染病疫情,及時公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佈單病種及醫療機構門診導醫信息。實時發佈13個省轄市AQI指數及PM2.5等6項指標,每日發佈空氣質量預報,每月發佈全省水環境質量、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省轄市空氣質量排名等情況,每季公佈環保行政處罰案件和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全省企業信用公示系統日均訪問量35萬人次,累計公示市場主體登記備案信息611萬戶,披露行政處罰信息6530條。首次公開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發佈各類食品藥品監督抽檢信息公告56期,涉及産品12710批次、違法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826條,公佈典型違法案例10個。

其他重點領域公開多點“突破”。依託省民政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發佈各級各類社會組織信息;在全國省級率先啟動行政審批仲介服務清理工作,除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和部門規章明確規定外,其他各類仲介服務事項一律取消,向社會公佈仲介服務項目名稱、設定依據、收費標準、辦理時限等;639家慈善組織入駐江蘇慈善信息平臺,佔全省總數的88%,集中公佈財務信息、活動信息和人員機構信息。按月發佈全省國有企業主要財務指標,公開選擇國有資産評估機構和産權交易機構。推進獄務公開,在江蘇監獄網公開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189份,做到一案一公佈。13個省轄市和省有關部門設立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專欄,公開建議提案復文3378件。泰州、鹽城市還專門建立“建議提案辦理網站”,及時公開辦理結果;淮安市將建議提案辦理情況彙編成冊。

依申請公開滿足率穩步“進階”。按照“依法、服務、開放、便民”的原則,完善網上受理統一平臺,更新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增加公開申請受理場所,方便公眾申請政府信息。全省共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30846件,同比下降3.3%。

從申請來源看,黨政機關申請214件,社會團體申請161件,企業申請3245件,宣傳媒體申請88件,科研院校申請177件,公民申請26833件(其中律師申請512件,科研人員申請309件,媒體從業人員16件),其他申請128件。

從申請渠道看,信函、當面、網絡是主要申請形式,申請量分別為12696件、10778件、6966件,分別佔41.2%、34.9%和22.6%。

從辦理情況看,屬於已主動公開範圍3693件,同意公開16501件,部分公開1095件,信息需求滿足率達69.9%,比上年提升2個百分點;不予公開1214件,佔總數4%。

2015年,南通市根據相關規定收取檢索費15元,並上繳國庫,其他省轄市、省有關部門未收取費用。

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明顯增長,共受理行政復議2123件,比上年增長39.9%;行政訴訟2257件,是上年的2.2倍,其中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1569件,佔69.5%,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被依法糾錯153件,佔6.8%,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

(二)政策解讀更加及時主動。

全省各級行政機關普遍將政策解讀作為增進公眾理解支持、促進政策落地生效的有力手段,多頻次、多渠道、多形式組織宣傳解讀,成為政府信息公開一大亮點。

政策解讀跟進更“緊”。省政府完善了重大政策解讀工作機制,主要負責同志接受媒體採訪解讀政策5次;省政府辦公廳對出臺的重大政策、改革舉措,均及時向社會發佈並組織解讀,解讀速率提高一倍以上。13個省轄市、20個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省級部門通過新聞發佈會、發表文章、接受訪談等形式,全年組織各類政策解讀1500余次,有效推動了各項政策措施的傳播和落實。

政策內容解讀更“深”。各級行政機關從政策“拷貝”式解讀,向多點挖掘政策內涵、多方深耕政策內容轉變。省政府圍繞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大氣污染防治、改善民生六大體系建設等方面,組織政策參與制定者、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進行了8次深度解讀,産生了較好社會反響,促進了政策有效實施。

解讀手段運用更“活”。積極拓展新的解讀方式,增強針對性、有效性和影響力。協助國務院辦公廳成功舉辦“發現雙創之星”走進江蘇活動,首次以大型活動為載體,詮釋“雙創”政策,推動“雙創”發展。組織省教育廳、衛生計生委、民政廳、人社廳、物價局等10家省級部門走進社區,與居民面對面交流義務教育、醫療衛生、養老與社會救助、就業扶持、物價收費等政策熱點。編印《2014年民生政策彙編》,在全省223個政務服務中心、圖書館和檔案館免費贈送公眾。省金融辦組織了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警示劇《錢去哪兒了》公開演出,並在全國首次發佈了“2015年十大非法集資典型案例”。

(三)信息獲取更加方便快捷。

全省集中打造了一批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平臺,載體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支撐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省級政務服務中心正式“亮相”。近2萬平方米的省政務服務中心正式掛牌運行。53家省級機關、386項行政審批事項和43項公共服務事項進駐中心集中辦理,對外實行“一窗式受理、一表制申報、一次性收費、一站式服務”,8個分中心同步開展服務,成為全省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的“旗艦”平臺。對全省企業註冊登記並聯審批平臺進行升級改造,建成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信息交換平臺,有力支撐了“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改革。開通“江蘇政務服務網”,全面開放辦事大廳,為公眾提供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政務公開、便民服務、辦理查詢等政務服務。

政府網站全面“刷新”。新設立江蘇省政府門戶網站管理中心,統籌負責網站建設管理和服務。開展全省政府網站專項整治行動,對不合格網站及時督促整改,永久關停482家,精簡率10.7%;優化欄目1.5萬個,更新“僵屍”欄目1.1萬個;完善辦事服務5.8萬項,信息更新的及時性、網站內容的準確性有了較大改觀,互動回應、辦事功能等欄目不斷完善。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一批政府部門網站受到公眾廣泛關注,省人力資源保障廳網站全年瀏覽量達到2.7億次,政府信息公開頻道訪問量達到165.3萬次,是上年訪問量的4.5倍。

新聞發佈頻頻“出鏡”。各級行政機關提高新聞發佈頻率,強化發佈及時性、貼近性,讓政府政策和重大改革舉措連連與公眾“見面”。省政府全年舉行新聞發佈活動45場,其中新聞發佈會、通氣會37場,為歷年最多。省級56個部門召開新聞發佈活動1037場,其中省教育廳、公安廳、民政廳、人社廳、環保廳、住建廳等22個部門均超過10場。13個省轄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369場。

政務新媒體成為“新銳”。政務新媒體蓬勃發展,成為信息公開一支新興力量。全省政務微博認證賬號達11220個,其中粉絲數超過50萬有30個;政務微信公眾號611個。自省份政務微博競爭力排行榜推出以來,江蘇連續三年排名全國榜首;在城市政務微博競爭力排名中,南京兩次奪冠,蘇州連續三次進入前十。“南京發佈”、“江寧公安在線”、“無錫發佈”、“常州車管所”、“宿遷之聲”、“江蘇微旅遊”等一批明星微博微信位居全國前列。以“交匯點”、“我的南京”、“南京掌上公交”、“無錫交警”為代表的一批手機客戶端脫穎而出,打造出更加人性化、本地化的政府形象。鹽城市還專門在政府辦公室成立政務微博微信工作室,在政府機構中正式“列編”。

(四)公開體驗更加貼心親民。

全省信息公開機構以滿足公眾需求、增強公開體驗為價值追求,積極採取公眾更樂於接受的方式公開信息,讓信息公開更好地走進群眾心裏。

開展親民式發佈。省政府辦公廳首次組織發佈全省政府信息公開“瑯琊榜”,13個省轄市、21個省級部門以網絡化形式、親民化語言,集體攤曬“成績清單”、“問題清單”和“行動清單”;多個入口“一門式”公開,實現了報告單信息資源有效整合,便於公眾集中瀏覽、快捷獲取、有效點評,吸引22.8萬網民參與。這次活動改變了政府信息公開機構的話語表達方式,成為我省重塑政府信息公開“環境和生態”的重要標誌。

擴大開放式參與。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省政府辦公廳組織發起“代表委員,請您幫我捎句話”活動,公開徵集對政府工作建言8158條,其中446條建議提交兩會江蘇代表團。建立重大決策信息公開、徵求意見和諮詢論證制度,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等向社會公開並徵求意見。省水利廳對全省重要水利工作部署會議開展網上直播;常州市初步建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眾代表、專家、媒體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制度,讓公眾更多參與政策制定、執行與監督。

提供便民化服務。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南京市實行投資建設項目並聯審批,常州市實施建設項目“七圖”聯審,鎮江市啟動投資項目“多評合一”,無錫市探索重大項目“容缺預審”,泰州市上線運行全省首個網上審圖系統等,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限,權力運行更加利企便民。開展國家政務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南通市形成了三大體系20個子體系842項服務標準,並向社會發佈。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實時公開窗口部門、行政審批項目、並聯審批流程、公共資源交易評標進展、代辦服務指南等信息,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和群眾獲取信息。全省13個省轄市77個縣(市、區)建立了12345政府服務熱線,受理群眾來電848萬件,較上年同期上升6.8%,現場辦結率達88.7%,綜合滿意率超97.1%。全省“12320”衛生熱線人工服務電話量佔全國45.5%以上;“12333”人社服務熱線創建了“江蘇模式”,全年呼入總量達1210萬人次,佔全國1/8,人工服務量位居全國第一。

(五)制度建設更加規範到位。

全省各級行政機關把完善公開制度、健全公開機製作為年度工作重點,夯實制度根基,理清責任鏈條,信息公開規範化程度有了較大提升。

以《條例》修訂提高公開質量。由省政府辦公廳牽頭,13個省轄市、18家省級部門協助,如期完成國務院辦公廳下達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專題研究論證任務。在《條例》修訂中,各省轄市、省各有關部門修以致用,及時以制度研究成果指導實際工作。省公安廳修訂了政府信息公開實施辦法,省財政廳制定了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標準化管理辦法,規範了21種依申請公開主要文書範本和格式,被財政部在全國系統推廣。

以快速反應回應公眾關切。健全“熱點問題引導”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密切關注重要政務輿情,對重大輿情快速回應,並做好回應督辦工作。2015年對“東方之星”客輪翻沉事件、長江福北水道“皖神舟67”輪自沉事故、“江蘇將進行重大行政區劃調整”、“南京過江通道確定免費”、部分地區學校“毒跑道”等輿情熱點進行了及時回應,提供客觀、可感、可信的信息,為群眾解疑釋惑。

以社會評議強化公開監督。國家行政學院開展“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政策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結果顯示信息公開滿意度江蘇最高。聯合南京大學開展“江蘇政府信息公開建設民意問卷調查”。開展全省政府信息公開滿意度電話調查,七成以上百姓對本地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表示滿意,八成百姓平時關注政府信息,百姓更需要了解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落實農村工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落實情況。泰州、常州等地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社會評議”活動。

以教育培訓提升公開能力。把教育培訓作為提升信息公開質量的重要舉措,全年累計舉辦各類培訓1127場,培訓人員61380人次。承辦全國衛生計生系統政務信息公開培訓班,組織全省政府系統《條例》修訂研討培訓班。南京、徐州、南通、鹽城等地依託黨校、高校,對縣(市、區)、市有關部門分管負責同志進行封閉式培訓,開展案例分析、交流研討、實戰模擬,取得良好效果。

2015年,我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與群眾對信息公開的期待相比,與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公開理念方面,少數地區、部門負責同志公開意識不強,重視程度不夠,工作不夠給力,主動滿足群眾公開需要的意願不足。二是工作力度方面,一些部門缺乏專職人員,公開工作處於“兼顧”狀態;一些市縣承擔公開職責的機構較為分散,基層公開工作力量比較薄弱,個別地市公開機構僅有1名工作人員。三是制度規範方面,個別部門、單位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方面仍是空白,一些地區和部門公開制度不完善,缺乏長效管理機制。四是公開實效方面,政府提供的信息和群眾真正想要的信息有時存在“錯位”現象,“端菜式”的信息多,“點菜式”信息少,提供的政府信息不夠精準、精細,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改進完善。

二、2016年工作目標和重點工作

2016年,全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將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著力構建公開隊伍、制度、平臺、服務和評估評議五位一體的主體框架,切實發揮政府信息公開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中的積極作用。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進一步理順工作體制機制。按照中辦國辦文件要求,著力建設一支與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開隊伍。落實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辦公室(廳)主管政務公開職能,年內完成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整合工作,明確工作機構,配齊配強專職工作人員,保證公開工作有人做、做得好。建立政務公開輪訓機制,年內舉辦省轄市、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參加的“全省政務公開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培訓班”,提升領導幹部推進政務公開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推動重點領域、重要部門和關鍵崗位公開制度的落實。結合江蘇實際,制定出臺我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實施意見》。各地各部門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省有關部門就《意見》提出的重要任務、重要事項出臺本系統指導意見。選擇部分省轄市在政務公開負面清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信息公開、政府數據開放、“互聯網+政務服務”等方面開展試點,為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提供經驗。

第三,提高公開平臺集中化、信息化水平。整合市、縣和省級部門熱線,建成省級12345政務服務熱線。開設“民生政策大講堂”,編印《民生政策熱點300問》。提升“省政府門戶網”辦站質量和水平,優化整合政府信息公開專欄,著力完善搜索查詢功能,方便公眾獲取。加強“江蘇政務服務網站”建設,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由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大廳延伸,逐步實現服務事項在線諮詢、網上辦理、電子監察。

第四,向公眾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公開服務。結合政府權力清單工作的開展,全面清理規範公共服務和管理服務事項,編制服務清單,通過辦事場所、部門網站、政務微博、微信等渠道,向社會發佈,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制定《關於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規範依申請公開的辦理程序,提高答覆質量和效率,做到辦理有溫度、答覆有尺度、整體有提速。

第五,鼓勵支持第三方機構進行評議評估。研究制定全省政務公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政務公開質量和效果進行獨立公正的評估,將評估結果納入各地各部門年度考核。探索建立政務公開社會評議員制度,聘請專家學者、律師、記者、公眾等對全省政務公開進行評議,實施“啄木鳥”式監督,提升政府信息公開質效。

本報告由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編制,報告所列數據統計期限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本報告的電子版可在“中國江蘇”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js.gov.cn)政府信息公開專欄下載。

附件:1.江蘇省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2.江蘇省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來源統計表

附件1:

江蘇省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附件2:

江蘇省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來源統計表

責任編輯: 周楠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