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確保國家每一分錢都用到位——重大政策跟蹤審計成效綜述

2016-05-18 16: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董峻)審計署17日公佈的一季度政策跟蹤審計公告顯示,審計部門通過出具整改建議函督促整改,截至一季度末已統籌盤活資金155.28億元,尚未整改到位和3月份審計發現的未及時統籌使用資金97.08億元,審計部門正在督促加快整改。

跟蹤重大工程進展、統籌整合財政資金,正是審計工作近年來發揮的巨大作用。審計一改以往“查賬本”的傳統形象,發揮出政策落實“督查員”、經濟運行“安全員”、深化改革“催化劑”的作用,促進中央政策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不作為、慢作為和假作為,誰都不能“任性”

位於雲南文山市馬塘鎮的德厚水庫,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建設項目之一。工程建成後,將解決22.44萬城鄉人口飲水困難、9.28萬畝農田灌溉問題。但由於德厚水庫建設管理處對庫址的地下水文、重金屬污染治理等情況調查不充分等原因,項目遲遲未能按要求取得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

2015年,審計署昆明特派辦先後兩次在穩增長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報告中反映該項目前期工作進展緩慢問題。對此,雲南省水利廳、文山州委、州政府制定了德厚河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並落實責任到具體單位。當年10月,項目初步設計獲得批復,12月開工建設。

這是審計工作促進國家重大項目推進的一個事例。2014年8月起,審計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重點關注國家出臺的20多個方面80多項重大政策。這也是審計署首次大規模組織對中央重大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審計。

截至去年底,已促進新開工、完工項目9408個,推動9454個項目加快了審批或實施進度。對審計報告持續反映的鐵路、水利、保障性住房等重大項目前期審批環節多、時間長、部分項目進展緩慢,以及虛報開工及完工量,已建成項目閒置等問題,相關部門和地區積極規範審批流程、加快項目建設,促進項目儘快建成並投入使用。

不讓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

2013年以來,重慶市為實現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目標,整合了生態搬遷、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5個專項資金45.1億元,實現“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累計實現搬遷安置54.2萬人,佔預定目標任務的108.3%。

審計署發現上述情況後,認為其做法雖不完全符合現行有關專項資金管理的要求,但既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又推進了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工作,符合國務院關於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的精神,因此不僅未作為違規問題處理,還將其作為正面典型予以肯定。

近年來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實事求是地分析和反映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的問題、提出審計建議。對任何地方或單位以“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等為藉口拒不整合財政資金的,則堅決查處和曝光。僅2015年,審計工作就促進相關部門和地區收回結轉結余資金1144.25億元,整合和統籌使用專項資金732.1億元。

審計發現,中央財政對地方的專項轉移支付有300多個明細項目、適用300多項管理辦法,其中超過一半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專款專用,同一類專項劃分的明細項目間資金也不得進行調劑,由此造成專項資金大量結余結轉、長期閒置,無法統籌安排。對此,審計署不僅提出了改革專項管理辦法的總體建議,還對每項管理辦法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相應建議。

圍繞制度創新聚焦發力

近年來,審計機關重點關注各領域改革措施不配套、不銜接甚至相互矛盾等問題,及時揭示制約發展、阻礙改革的環節,分析影響改革的根本性和深層次原因,積極提出對策建議。

如,審計發現部分商事登記調整為後置審批所涉及的多部法律尚未修訂,實行“先照後證”“註冊資本實繳改認繳”“年檢改年報”後,仍有數十部規章制度要求辦理行業準入時提交驗資、年檢證明文件等。對此,國務院明確2015年底前在全國全面推行“一照一碼”登記模式,工商總局完成本部門法規規章修訂的同時,進一步梳理出160多個需要其他部門修訂或廢止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

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説,有些法規和部門規章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如簡政放權給地方“松了綁”、專款專用卻“留著絆”;有些法規和部門規章本身就“埋著釘子”“留著尾巴”。因此,在遵循憲法和基本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審計工作要以是否符合中央決定精神和重大改革方向作為定性判斷事物的標準。

今年,審計署出臺跟蹤審計工作指導意見已提出,凡是制約和阻礙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的,凡是制約和阻礙結構性改革推進的,凡是制約和阻礙創新創業、激發活力的,凡是制約和阻礙簡政放權、政府職能轉變的,凡是制約和阻礙轉型升級、提高績效的,要堅決揭示反映,大力推動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溫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