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民間投資之門,能再寬些嗎?——國務院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專項督查述評之一

2016-05-28 08:1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原因何在?在此次國務院專項督查中,多數民營企業家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機會減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放寬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之門,能讓一些民營企業家儘快結束持幣觀望,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會和轉型方向,為民間投資注入強勁動力。督查發現,一些地方認真落實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政策,有效激發了民間投資潛力,但有的地方在民間投資市場準入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

有的領域市場準入仍有“沒門”現象,“隱形門”較多

經濟新常態下,不乏好的投資項目。督查中,很多民營企業家表示願意參與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的投資。但不可否認,民企投資這些領域,“沒門”現象依然存在,形形色色的“隱形門”還不少。

督查中,河北一家民營企業反映,按現行規定,民營企業可以同等參與PPP棚戶區改造項目,獲得政策性金融支持,但在基層實際工作中,民企往往很難參與棚改項目,無法“分得一杯羹”。

在離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園區不遠處,抬眼可見一座巨大的熱力冷卻塔。雖近在咫尺,但蒸汽問題一直困擾著這家以飼料生産為主的農牧企業。公司副總裁王學強告訴督查組,園區蒸汽由一家市政熱力公司負責,價格大致在200元/噸,企業每年購置蒸汽費用約為1000萬元。“這幾年,煤炭價格不斷下降,蒸汽價格卻沒有任何下降或優惠。如果企業自己生産蒸汽,成本價也就100元/噸。期待能夠打破這種價格和供給壟斷。”

“沒門”現象畢竟是少數,而“隱形門”卻較多。比如,國家屢次強調項目招投標中不準設置不必要準入條件,但個別地方仍將諸如“測繪甲級資質”等非必需的過高資質作為不動産統一登記的市場準入條件,大量資質不高的民營公司被排除在外。很多民營企業家坦言,PPP項目雖然名義上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可實際操作中不少地方政府“不帶民營企業玩”。

有企業家説,“沒門”“隱形門”背後的最大“邏輯”是,民企不像國企那樣有政府信用背書,為了控制項目風險和質量只好“被犧牲”。

民企普遍表示,準入不公直接挫傷他們的投資積極性,除了極少數涉及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領域,絕大多數領域都應無保留地向民間資本公平開放,那些不利於民間投資準入的法規政策應儘快清理和修改。

有的地方存在“重大輕小”傾向,一些投資項目民企只能“喝點湯”

太原通澤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建社曾參與一個政府招投標基建項目,標的100多萬元,可就是這麼一個小項目,對競標企業的註冊資金要求竟達到5000萬元以上!“其實,這樣高註冊資金門檻對項目本身基本沒有意義,卻把一大批中小民營企業拒之門外。”

類似這樣“重大輕小”的規模歧視和“重公輕私”的所有制歧視,督查中,民營企業家吐槽的著實不少。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項目,基本上由國有企業主導,民間資本最多轉包一些“二手工程”,國有企業“吃肉”,民營資本“喝點湯”。長沙市某加油站企業負責人説,民營加油站獲批難度大,即使獲批,往往也只能在城市邊緣經營。

株洲一家為軍工企業提供零配件的民企負責人直言,準入歧視歸根到底源於觀念上的歧視。“在不少人看來,民營企業是坑蒙拐騙、質量低下的代表,比如我們這行,當最終産品出問題時,首先懷疑的就是民營企業生産的零部件是否有毛病。”接受採訪的行業協會負責人認為,消除這種觀念歧視,民營企業要提升自身誠信水平,政府要加強徵信體系建設,真正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毫無疑問,歧視不利於擴大民間投資。這方面,政府積極作為的空間很大。福建省在市政公用設施領域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將盈利“肥瘦”項目結合打成投資工程包,改變了民企投資只能“喝點湯”的狀況,從而吸引了更多民間投資。目前全省13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中有78座、70座垃圾無害化處理場中有45座採用了BOT模式建設運營。

落實相關政策配套措施不同步,一些好政策未落地生根

晉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來自江蘇的光伏發電企業,但是到了山西投資,卻有點水土不服。公司副總經理杜新説,這兩年,他們一直忙著在幾個部門之間跑手續,兩個“互為前置”的要件,讓企業忙昏了頭。

“從2014年開始電網評審,電網公司要求拿到發改委開展前期工作的函;但是去做備案時,發改委又提出要電網評審意見,兩家相互制約,把我們企業夾在了中間。”杜新一臉茫然地説,企業投資新能源電力領域是有決心的,但下一步怎樣去推進項目,真是找不著“北”。

除了政策“掐架”,政策與相關配套措施不同步以及不到位、不落實的問題也不少。督查中,有企業反映,國家積極鼓勵民企投資新能源,但光伏發電補貼程序繁雜,週期長。國家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醫院,但不少民營醫院的病人不能使用醫保就醫,醫生評定職稱沒門路。

督查發現,放寬民營企業準入、鼓勵民企擴大投資的政策連續出臺,民營企業家很受鼓舞,但有的地方對政策“消化不良”,一些政策配套跟不上,落實打折扣。不少民營企業家表示,沒有充分感受到政策帶來的好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民營企業家們希望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進一步主動作為,圍繞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以及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和辦法,確保“落地生根”,讓民企能找到更多更寬的投資之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