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民間投資觀察:破壁壘 讓民資觸角自由伸展

2016-06-01 19:21 來源: 新華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前4個月,江蘇民間投資逆勢飛揚,不僅增速高於全社會投資1.7個百分點,且較一季度環比提升了1.4個百分點。這是中央一系列促進民間投資政策在江蘇落地生根的結果,尤其是種種行業準入隱形壁壘——那些阻礙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正被接連打破。

賺錢行業“可望”也“可及”

“鎮江正愷電子有限公司即將生産軍民融合通訊設備,正申請辦理‘兩證’(保密證和承制證),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現在國家政策在這塊完全放開了,民企有能力有資格就可申請。”25日,正愷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濤説。事實上,不僅僅是國防科技工業前所未有地向民企敞開了懷抱,這些年,隨著行業準入門檻逐步降低,江蘇民間投資的觸角已快速伸展到了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務等眾多領域。

由中石油等五大央企掌控的石油化工領域,資本密集度高,壟斷性強,向來令民企望而卻步。可就在這“強者的天下”,江蘇民企已佔得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目前全省50%以上的加油站、45%以上的加氣站、60%以上的儲油庫、70%以上的光伏電站,均由民間資本獨資或參股建設。“民企個頭較小,在這個領域主要做批發貿易儲存零售等第三方服務,今年油價低迷,但手上有加油站的民企日子卻相對好過得多。”省工商聯石油化工商會創會會長錢其連説。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一組數字可見證去掉行業準入羈絆後民間投資的活力:在2015年全省公路、鐵路、航道等交通基礎設施投資中,民資已“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對民間資本全部開放的市政公用事業領域,全省115家管道燃氣企業中有86家由民資控股;全省過半養老機構、40%的公共租賃住房為民資興建。

政府和社會資本“牽手”

今年9月,一條80公里長的原水管線將讓徐州市民從此喝上清澈的駱馬湖水。這個總投資24億元的駱馬湖水源地及原水管線項目頭頂著一個熱詞——PPP,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投資模式。近兩年,作為促進民間投資的創新手段,主要運用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的PPP模式風生水起。江蘇是全國第一批PPP試點省份,截至目前,全省PPP項目庫共入庫項目257個、總投資5514億元。在已落地實施項目中,民營企業作為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數量近半,吸引民營企業出資116億元。

“江蘇列入全國首批PPP示範項目數和投資規模都居全國首位”,省財政廳副廳長宋義武説。全國首批示範項目30個,總投資約1800億元,江蘇獨佔9個,投資總額528億元。南京市垃圾處理設施、徐州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如東縣中醫院整體遷建等項目入列。全省還設立了首期規模為100億元的PPP融資支持基金,為有需求的試點項目提供股權、債權等融資增信支持。對已列入省級以上示範的項目,由省財政給予3600萬元的前期費用補貼,對省以上試點項目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落地並驗收合格的,按吸引社會資本額給予1%-5%的“以獎代補”。

“PPP項目實施,彌補了民生、社會事業等領域投資‘短腿’, 滿足了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的公共服務需求”,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説,而包括民資在內的社會多元資本參與,還提升了項目運營的科學決策水平。

給民企更多投資機會

採訪中,記者也聽到了這樣的聲音:許多民企手裏有錢,卻不知往哪投,如果進一步打開行業準入“方便之門”,將民企和國企同等待遇等政策真正落到實處,民間投資大有潛力可挖。

目前,鐵路、電信、電力等決策權在國家層面,為更好地吸引民間資本投入,有關人士建議國家儘早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和便於地方執行的操作辦法,加快引入市場機制,增強投資預期收益對民資的吸引力。

“PPP模式的核心是引進社會資本,但出於投資安全等種種考慮,實際項目招標中國企往往較受青睞,‘肉多一點’的好項目大多給了國企,民企輕易拿不到。”南京豐盛産業控股集團總裁趙建説,如南京江北新區推出10個項目、總投資200億的PPP項目包,就引來了54家央企,民企難以競爭。

錢志新認為,激發民間投資,必須與深化國企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同步進行,只有打破國有企業壟斷,減少對民企的各類歧視,讓民企更多獲得資金和項目機會,民間投資才能健康發展,全社會投資也才能更有效合理。 (吉 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