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體制改革釋放貴州“生態紅利”

2016-07-07 14: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7月7日電(記者李銀、胡星)直擊“痛點”和“難點”,持續釋放“生態紅利”,位於長江、珠江上遊的貴州省深入推進生態體制改革,從污染防治到生態建設不斷注入新動力,喚起生態文明勃勃生機。

“生態美”與“百姓富”共生

貴州畢節市黔西縣金碧鎮楊家店村村民陳國富沒有料到,幾年前家裏退耕還林種上的3畝皂角樹,如今成了“致富樹”。他去年採摘的38公斤皂角刺,以每公斤120元價格賣給合作社,僅這一項就收入4650元。

合作社負責人楊勇説,合作社收購、加工、出售農戶家皂角樹産品,農戶分得收益的70%。目前,1006戶農戶參加了合作社,每畝皂角樹平均年收入2300元。

陳國富種上“致富樹”,是畢節市開展林權制度改革的縮影。經過多年的生態建設,畢節市森林覆蓋率已達48.04%。漸漸綠起來後,當地面臨了新的任務:曾經種植玉米、土豆維持百姓生計的坡地種上樹木後,如何實現“生態美”和“百姓富”共生。

畢節市林業局林權制度改革辦主任聶祥軍説,畢節市已有林地1700多萬畝,可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等的林地約500萬畝,但實際利用不足200萬畝,“發展空間大但大量閒置,亟須通過改革‘喚醒’沉睡的森林資源”。

2015年畢節市以林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為方向深化林權制度改革,通過支持新型林業經營主體,讓沉澱在農民手中的林地活起來。目前,全市參加各類專業合作社的林地已達100多萬畝。

不僅在畢節,地處烏蒙山區的赤水市還通過農村土地承包權、林權和宅基地的確權頒證,推動農村産權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搭建流轉交易平臺,推動農民手中生態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本。目前全市流轉農村土地2.9萬畝,“三權”抵押貸款授信近1.5億元。

改革喚起生態文明勃勃生機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貴州省近年來制定並實施了一攬子先行先試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舉措,直擊生態文明建設的“難點”和“痛點”,催生了部門共同參與、社會多元共治新格局的形成。

仁懷市市長梁錚還有一個稱呼,赤水河仁懷段的“河長”。“河長上崗,水質變樣。”梁錚説,“河長制”能有效調動地方政府履行環境監管的執政能力,主要領導親自上手,有利於統籌各部門力量保護河流環境。目前,仁懷市已形成市、鎮、村三級“河長制”管理網絡,覆蓋轄區76條河流、溪溝。

貴州省環保廳廳長熊德威介紹,貴州在8大流域全面推行環境保護“河長制”,將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作為政績考核重要內容。各地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間僅在三岔河流域就累計投入治污資金14億元。“河長制”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治污效果明顯。2015年全省44條主要河流85個檢測斷面達標率為87.1%,較2010年提高15.3%。

在仁懷市名酒工業園內,來自廣西的專業環境工程企業正為3家白酒企業提供污水第三方治理服務。企業每天産生的近500噸工業廢水進入凈水廠,經過處理後,以高於國家工業廢水排放最高標準的水質排入赤水河。

園區企業國臺酒莊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欣樂認為,把污水交給環境公司治理,“專業的人做了專業的事”。以前企業建設、運行污水處理設施,投入和效果不成正比。如今丟掉治污負擔,企業可以安心發展生産。

如今在貴州,從實行污染第三方治理,到生態補償;從烏江、赤水河等主要流域,到烏蒙山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從生態扶貧,到幹部審計……改革正在多層次、寬領域推開,喚起了生態文明勃勃生機。

司法協同助力環境保護

針對長期以來生態環保領域存在的處罰成本低、打擊力量弱的情況,貴州省創新體制,建立了公、檢、法、司配套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體系。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貴州省人民檢察院和貴州省公安廳成立專門機構,集中管轄生態環境保護案件。市、縣兩級陸續成立相關部門。“環保執法再不是環保局唱‘獨角戲’局面。”仁懷市環保局局長蘇傑説。

白酒企業廢水污染是仁懷市最大的工業污染源。前幾年白酒市場行情好時,有的企業排污屢禁不止,交了罰款繼續排污。現在,仁懷市人民法院成立了環境保護法庭,一批行政處罰“起不到震懾效果”的案件被法院判決。“司法介入為環境保護裝上了‘牙齒’。”仁懷市環保局法規科科長劉寧銳説。

貴州司法利劍還直指環保領域“怠政”。檢察和法院系統加強環保領域社會公共利益的司法保護,起訴、審理了一批環保公益訴訟案件。2015年,錦屏縣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狀告”錦屏縣環保局對7家非法排污石材企業未履行監管職責。今年初法院作出判決,確認環保局怠于履行行政職責違法。

貴州省還堅持“重懲罰更重修復”,探索刑事責任方式從單一的“金錢罰”,向刑事制裁、民事賠償、環境修復多元刑罰形式轉變。興義市桔山鎮兩個村民去年非法砍伐松樹219棵,案發後兩人投案自首,並在事發地補種苗木12.1畝。近日,興義市檢察院依法對其作出相對不起訴處理,要求2人對補植樹木進行管護,確保生態恢復。

據統計,2015年,貴州各級環保法庭審結生態環保案件3901件,較上年大幅增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