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記者觀察:通過醫保“杠桿”引導患者理性就醫

2016-07-25 16: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7月25日電(記者 姚友明、薛欽峰)隨著農民生活水平提升和交通狀況日趨便利,如今經常有患者但凡有點頭疼腦熱,就直接越過社區和鄉鎮衛生院,直奔縣醫院或更高層醫院。

相對完善的醫保體系在為人們帶來實惠,讓人們告別“小病忍、大病扛”困難局面的同時,新的問題出現了:此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的基層醫療資源被閒置,而地方醫保資金、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藥品零差率補助等配套開銷卻在不斷增加。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普通患者佔據高水平的醫療資源,也就意味著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的概率降低。如何高效利用上級醫院的醫療資源,成為擺在政策研究者面前的難題。

《吉林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工作要點》近日下發。其中規定,對能在基層醫療機構診療的病種,患者自行前往上級醫院診療的,醫保報銷比例由此前的30%降至20%。吉林省希望通過醫保“杠桿”,引導患者理性就醫。

據了解,從2012年試點到2015年底前實現全面覆蓋,吉林省在推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並完善分級診療機制。吉林省在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時就施行差異性補償辦法,讓在規定醫療機構進行首診的患者享受最大報銷比例。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患者為例,其在鄉鎮住院報銷比例最高達85%,在縣級醫院因普通疾病住院的報銷比例也最高可以達到75%;中醫藥以及中醫適宜技術報銷比例在原有比例上再提高5個百分點,新農合每人每年的最高報銷額度達15萬元。

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此前通過改革,已讓部分縣市的域外轉診率大幅降低,如農安縣的域外轉診率已經從2011年的20%以上下降到去年年底的10%以下,今年2月農安縣的域外轉診率甚至下降到4%以下。在這一輪深化改革中,吉林省將自行轉診的報銷比例再度調低,有利於確保醫保資金支付比例進一步向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傾斜,引導群眾首診到基層,緩解上級醫院的就診壓力,減少患者就診的醫療負擔。

其實,首診在基層並不單單意味著報銷標準的提高。在大城市三甲醫院看病,一個外地患者動輒要帶去兩三個家屬陪同,不僅要忍受長途旅行的煎熬,而且還要為家屬花費食宿等一系列費用。像掛號、候診時間長、就診時間短這樣的煎熬,讓普通疾病患者回到基層醫院診療就完全可以避免。

業內專家也表示,調低盲目越級就診的醫保報銷比例並不妨礙基層群眾享受基本的醫療服務權益。未來隨著單病種管理、臨床路徑等機制逐漸成形,取消人為審批轉診“門檻”、完全運用價格杠桿引導市場求醫走向是大勢所趨。運用醫保“杠桿”進一步助推醫改,這項改革的步伐完全可以邁得更堅定一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