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放管服”改革:堅持以政府放權換市場活力

2016-08-12 09:09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以來,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複雜、國內傳統動能減弱和“三期疊加”的背景下,國務院堅持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和活力,無疑對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發揮了關鍵作用。

持續“放”:該給市場的就要完全放給市場

截至目前,國務院部門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618項,佔原有審批事項的36%,本屆政府承諾的目標提前超額完成。

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分類別統計,自2016年以來,在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取消方面,國務院分別於1月和6月兩次下發《國務院關於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決定》,分別第五批取消汽車營銷師、咖啡師等和第六批取消招標師、物業管理師等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目錄61項和47項。至此,國務院分6批取消的職業資格高達319項。

在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方面,今年2月1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第二批取消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取消了一批包括戶外廣告登記、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核準等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至此,經過兩輪清理,共完成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的任務。

針對一些明明已經廢止的“舊文件”,卻仍被一些部門當成權力“把著不放”的現象,6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宣佈失效一批與現行法律法規不一致、不利於辦事創業、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政策性文件。在前期已宣佈時效的489件國務院文件的基礎上,經嚴格審核,再宣佈失效並停止執行506件國務院文件。

同時,對商事制度改革再加碼。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從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互認,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廣泛應用。

針對投資項目開工前“最後一公里”路難走的種種狀況,國務院于5月26日印發《關於清理規範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事項實施方案的通知》,納入清理規範的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事項共計65項,清理規範後報建審批事項減少為42項。

此外,在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促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7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廣情況彙報。會議要求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領域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對各類社會資本一視同仁。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項目,減少和簡化不必要的審批。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改革無一不與老百姓的生活及市場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加強“管”:放權不等於放任

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除了放權之外,也同樣離不開政府的主動作為與引導監管。

6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明確,政策制定機關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要對照市場準入和退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影響生産經營成本、影響生産經營行為4個方面共18條標準,進行公平競爭審查。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市場機制高效運行的重要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出,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有利於克服市場價格和行為扭曲,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6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再次印發《關於清理規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通知》,全面部署清理規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工作。從七個方面,要求切實將清理規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工作落實到位。

“放權不等於放任,而是為了騰出手來加強監管。”正如李克強總理在5月9日的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所説,“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還不規範,不公平競爭現象還大量存在。只有管得好、管到位,才能放得更開、減得更多。”

優化“服”:高效運行的服務型政府

繼“互聯網+政務服務”首次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後,4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10部門下發的《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入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要以解決群眾辦事過程中“辦證多、辦事難”等問題為核心,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簡化群眾辦事環節。

事實上,轉變政府職能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辦事效率的提升上。只有高效運行的服務型政府,才是人民滿意的政府。而減少審批環節、減少辦事成本、提高效率,無疑是給群眾提供便利。減少政府過度干預,還市場合理的自我配置和自我調節功能,這無疑是政府簡政放權的最好體現。

隨著簡政放權的持續和深入推進,放權空間將逐漸縮窄,而監管和服務的擴展和提升空間則仍舊很大。在當前的形勢下,如何吸引民間投資、鼓勵居民消費,引領企業渡過經濟難關,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管好政府干預之手,以及能否真正從人民需要出發,為人民群眾提供比較充裕的公共産品和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記者 牛福蓮)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