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農業大省四川的糧食供給側改革調查

2016-09-01 10:1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9月1日電(記者 陳健)正值我國南方各地水稻秋收,記者在農業大省四川採訪了解到,當前農民種糧成本攀升、補貼受限、增收困難,四川糧食生産面臨的挑戰與全國其他地方相似,迫切需要補短板、降成本,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糧食豐收農民卻難增收

秋收時節,在眉山市岷江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好味稻水稻專業合作社的稻田內,收割機開過去“突突”幾下,一大片穀子便割完了。合作社有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各類農機50多臺,耕、種、收全程機械化。

合作社今年流轉土地8000多畝,45歲的合作社理事長李相德是“全國種糧售糧大戶”,據他估計,今年合作社水稻畝産能達到1300斤,“稻穀長得飽滿,産量比去年高。”

“靠農業科技、新型農機,搞大規模種植,種糧也能賺錢。”李相德説。

然而,同樣面對豐收,並非所有的糧農都像李相德這樣樂觀。在成都市農村,一戶糧農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每畝水稻的種植成本接近1500元,一畝産量一般1200斤,按去年國家收購價每斤1.38元,一畝稻穀能賣1600多元。

“每畝田能掙百十元就不錯了。”這戶糧農説,“這還沒有計算我自己的勞力,要是按照一天80元把我自己的勞力算進去,種糧那是虧本的。”

四川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四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年來首次回落到個位數,為9.6%。“農民持續增收更加困難。”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楊新元説,這既有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也有來自農業農村內部的原因,在生産成本不斷上升和大宗農産品國內國際價格倒挂的“雙重擠壓”下,農民增收空間進一步縮小。

成本攀升補貼受限

每年春季是種子價格變動的“觀察期”。四川省發改委價格監測局數據顯示,近年來,種子價格連年攀升。去年3月末,水稻種子同比上漲8.54%,玉米種子同比上漲7.32%;今年3月末,水稻種子同比上漲1.41%,玉米種子同比上漲1.05%。

土地流轉租金和勞動力成本漲幅也比較大。記者在成都平原周邊的幾個産糧大縣走訪了解到,最近3年,每畝土地流轉租金已從每年“600斤稻穀市價”漲到“800斤稻穀市價”,最高的達到“1000斤稻穀市價”。雇請周邊農民種地的價格,也從一天60元漲到80元,農忙時甚至一天100元、120元還請不到人。

來自農業部門的調研同樣揭示出糧食生産改革的迫切性。川北某市農業局對糧食生産能力調研得出結論: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勞動力價格上漲,加之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上漲,種糧比較效益一再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種植絕大多數糧食作物虧本。

據了解,補貼政策發揮了惠農作用。但是,我國加入WTO時承諾,“黃箱”補貼遵從“兩個8.5%”的上限約束,即特定産品“黃箱”補貼不得超過該産品産值的8.5%,非特定産品“黃箱”補貼不得超過農業總産值的8.5%。

楊新元表示,受“黃箱”政策的“天花板”限制,以及補貼方式轉向“存量不變”“增量調整”,國家對農業補貼的空間變窄。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為糧食生産指明了改革方向。在楊新元看來,就四川而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調結構、樹品牌、促融合、補短板、降成本。

記者從四川省農業廳了解到,四川糧食生産面臨的挑戰與全國其他地方相似,在降成本上,四川正在扶持多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適度規模經營比例不斷提高,同時推進農業綠色生産,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節地技術,提高投入品利用效率。在補短板方面,則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每年建設高標準農田400萬畝。

像李相德所在合作社那樣規模經營將大有可為。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認為,以農戶為主的“分散化”模式將難以為繼,要以糧食優勢産區為重點,依靠適度規模經營、機械化替代人工,以糧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向“集中式”模式轉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