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記者觀察:易地扶貧搬遷要防後遺症

2016-09-25 09: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9月25日電(記者 謝雲挺)記者最近走訪了曾在全國較早實施下山脫貧並且取得顯著成效的浙江省武義縣。當地幹部回頭看搬遷扶貧走過的路,友情提醒當前正在推進搬遷扶貧的其他山區縣市,要重視防止可能因政府大包大攬帶來的後遺症。

武義是個山區縣,境內山高嶺峻,海拔800米至1560米的高山就有101座。這個縣從1993就開始探索下山脫貧,如今累計搬遷了423個自然村5.06萬人口,使得全縣海拔500米以上生存條件惡劣的村莊應搬盡搬。這5萬餘山民在下山的三、五年內快速走上致富道路,現人均年收入已超過2萬元。2015年,武義縣摘掉了貧困帽主要得益於下山脫貧工作的顯著成效。

浙江省優秀共産黨員、武義縣扶貧辦原主任董春法説,扶貧搬遷是生存條件惡劣村莊貧困群眾脫貧的根本措施。從武義的實踐體會看,政府少些行政指令和包攬替代,多些重視村民意願和發揮村級組織作用,扶貧搬遷的效果就更好。

“武義曾嘗試過從選址、建房、安置等都由政府包攬的方式,建了3個移民新村。雖然當時搬遷進度較快,但現在來看,所有搬遷落戶的村莊,只有這3個村的矛盾問題最多。”董春法説,由於在實施過程中村民和村幹部只是聽從角色,落戶後這3個村碰到什麼問題都找政府,對政府的依賴也最強。

武義縣後來及時調整了思路,使得扶貧搬遷成效彰顯。其有效做法是,尊重市場規律和村民意願,緊緊依靠村級組織,發揮其主力軍作用,而不是替代村級組織自行其是。武義縣農辦副主任柳承恩介紹説,在搬遷選點上,武義的政策鼓勵下山落戶村與平原接納村“自由戀愛”,雙方可以友好協商出讓落戶土地等事宜;搬遷下山的農戶,可以繼續保留原山村山林和耕地的承包、使用權;每個落戶村要預留一定的集體用地和宅基地,為今後村莊人丁增長和村公益事業發展提供備用等。

“這些受歡迎‘接地氣’的政策措施,得益於出臺之前廣泛聽取下山落戶村與平原接納村的意見和建議。”柳承恩説,政府推進易地搬遷扶貧,目的是為了脫貧。重視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尊重村民意願,不僅工作容易推進,而且少有後遺症。

董春法説,扶貧搬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政府要統籌謀劃、有序推進,但不要大包大攬。像提到的3個移民新村,就因當時急於求成,造成不少遺留矛盾和問題,有的甚至還較難解決。比如,把不同生活習俗的少數民族村民與其他村民集中在一起帶來生活矛盾,有因水、電、路設施與接納村之間利益衝突的糾紛等。

一些幹部對記者説,當前,中央把搬遷脫貧作為重大舉措來抓,在這種形勢背景下,部分山區縣在搬遷扶貧過程中,或許為了早出成績,容易忽視村民意願和市場規律,習慣行政指令和政府包攬,這正是武義實踐所警示的。他們認為,政府要舍得多拿出些土地指標用於搬遷新村建設。此外,還要重視劃分清楚扶貧搬遷村與接納村之間地界的分界線,儘量不要多個落戶村集中安置,這樣可以減少和避免今後出現矛盾糾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