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立法打擊“電信詐騙”呼聲日高

2016-09-26 08:08 來源: 科技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儘管工信部、運營商、銀行、公安部門總是拿出數據和案例表示“我們在盡力打擊”,但通信及網絡詐騙案仍然頻發,公眾意識到,每個人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儘快在法律層面彌補不足的呼聲日高。

電信及網絡詐騙案發生後,往往首先被“問責”的電信運營商之所以一肚子委屈,是因為這類詐騙雖然起于電話及短信,但早已氾濫至全網多行業而現有的防治和打擊手段效果有限。

公安部刑偵局副巡視員陳士渠在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透露,電信網絡詐騙案去年已接近60萬起,在涉案金額上更是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元,受害人單日被騙金額最高達1.17億元。

在打擊電信網絡欺詐上,我國的電信運營商一直不遺餘力。但是,正如中國移動集團寧宇所説:“通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目前主要採取的提醒和封堵防範手段也只是亡羊補牢,在未經用戶和司法部門授權的情況下,運營商攔截的準確性和合規性底氣不足。此外,運營商跨網(其他運營商)的封堵難度大,三家運營商儘管有聯手打擊的意願,但在技術和運營流程方面還存在許多可改進的空間。”

與此同時,雖然銀行、運營商、互聯網企業都在積極推行實名制,但寧宇認為,實名制的作用只是增加騙子的犯罪成本,以及降低案件偵破的成本,為追根溯源提供便利,但不能直接解決問題。

寧宇説:“在騙子全程全網端到端的進攻中,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和部門、公檢法機構要開展跨領域、跨專業的協同,利用高科技手段打擊高科技新型犯罪行為。”

如果説以前的電信詐騙像大海撈針,現在至少一半以上的電信網絡詐騙是犯罪分子依據精準的信息進行定向詐騙。電信專家項立剛説:“個人信息洩露是網絡詐騙的罪魁禍首,我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目前仍是空白。”

數據顯示,僅2015年,網民因個人信息洩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導致的總體損失約805億元,約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被洩露。

事實上,相關網站對公民個人信息的洩露難辭其咎。

“不少企事業單位的網站有大量的用戶數據,這些信息一旦被非法獲取,就是精準詐騙的隱患。”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説,“360的補天平臺一年能發現幾十萬的網站有漏洞,稍微打個補丁就能解決,但當我們把這些信息通知網站時,很多網站根本不重視。各互聯網公司、各相關政府網站,有責任對用戶數據進行安全的存儲和傳輸,如果洩露了要承擔責任。”

中國通信網總編輯劉啟誠表示,導致電信網絡詐騙高發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成本低、獲益快、取證難、量刑輕,相關立法不能再繼續缺失。

陳士渠透露,下一步,公安部將和最高檢、最高法一起出臺司法解釋,針對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完全不同於以前的詐騙犯罪的問題,在證明標準、取證要求上做出一些調整,並會加大懲治力度。(記者 劉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