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共享發展果實 譜寫文明新篇——“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回眸

2016-10-08 09:0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記者 劉穎、馮武勇)從長安古都到歐洲大陸,從泉州港口跨越汪洋大海,東西方文明曾在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交融激蕩。如今,被賦予嶄新意義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正煥發最蓬勃的生機。

“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三年來,從無到有,由點及面,“一帶一路”合作藍圖正在一步步展開,一筆筆繪就,為世界提供了一份充滿中國智慧、共享繁榮的發展方案,也為全球經濟復蘇與長遠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條條“走廊”通發展

10月的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郊外,最低溫度已經在零攝氏度以下,對於在此施工的工人來説,這是一年中最後的寶貴工期。

正在施工的是蒙古國首條高速公路——烏蘭巴托至賀西格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是“一帶一路”建設在蒙實施的標誌性工程。今年5月,時任蒙古國總理賽汗比勒格出席工程開工儀式時曾表示,這條高速公路建成後將揭開蒙古國交通發展新篇章。

作為內陸國家,蒙古國與中俄比鄰而居,地理位置決定其與中俄發展經貿關係的便利性。蒙古國此前提出了“草原之路”倡議,包括連接中俄的高速公路、電氣化鐵路等,這正好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不謀而合。

中蒙俄經濟走廊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之一。就在上月,中國公佈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標誌著“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第一個多邊合作規劃綱要正式啟動實施。

中方加快“一帶一路”倡議與“草原之路”倡議等的戰略對接,將進一步促進中蒙俄經貿利益互惠、人文交往融通和人民相知相親,推動中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取得更多成果。對此,蒙古國政府總理額爾登巴特10月2日表示,蒙方願積極參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等合作倡議。希望雙方不斷拓展和充實合作領域和內涵,為蒙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

“要致富,先修路”,這條中國發展經驗,巴基斯坦人同樣感同身受。多年來,由於資金缺乏、設備落後,巴基斯坦的很多路修修停停,成了斷頭路。如今,在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動下,巴基斯坦基礎設施發展迎來飛躍。

正如巴基斯坦總理謝裏夫所強調的,中巴經濟走廊將惠及整個地區,為中國、中亞、南亞、中東30億人帶來福祉。

與此同時,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的建設也在穩步向前推進。這些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産業園區為合作平臺的經濟走廊,就像一條條巨龍,蜿蜒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廣袤土地上,積蓄力量,等待騰飛。

點點“明珠”生共贏

位於地中海之濱的比雷埃夫斯港(簡稱比港)是希臘最大的港口,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一顆明珠。

當地時間8月10日上午,隨著雅典股票交易所一陣清脆的鈴聲,中希兩國完成了比港67%股權的交割,中遠海運正式成為比港港務局的大股東。

比港地理位置優越,既是海上絲路進入歐洲後的大港,也可以通過中歐陸海快線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起來。今年是中希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十週年。在“一帶一路”繪製的藍圖中,比港項目建設正在成為兩國戰略合作的典範,並將進一步推動中希在基建、貿易、海運、旅遊等各領域的互利合作。

3年前的金秋10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東南亞期間發出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如今,海上絲路建設亮點紛呈。

放眼海上絲路沿線,由中方合作建設的中泰鐵路項目奠基儀式已于去年底舉行;在印度尼西亞,中國青山集團投資的不銹鋼産業鏈項目一期已成功投産,二、三期項目正在投資建設,印度尼西亞不産不銹鋼的歷史從此翻頁。在老撾,中國水電建設集團開發的老撾南歐江梯級電站項目已實現首臺機組發電,是老撾國家能源戰略關鍵項目……

9月11日至14日,以“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築更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13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吸引了來自東盟10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29個國家的2600多家企業參展,盛況空前。

“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築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將成為促進中國與東盟更為緊密的合作,同甘共苦,走向共同繁榮的重要因素,”率團出席博覽會的老撾副總理宋賽説。

文明互鑒書新篇

當地時間10月3日,一場中華文明與歐洲文明的對話會,在歐洲文明發源地希臘雅典舉行。同一天,雅典中國文化中心揭牌,中國故宮博物院向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150週年慶典借展文物揭幕。

2000多年前,貫通亞歐的古絲綢之路架起了一座東西方友好往來、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歷史表明,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鑒共進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當今世界面臨諸多共同挑戰,如何處理不同文明間的關係、促進文明互鑒共進,更為緊迫地擺在人們面前。

10月4日,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會見中國客人時表示,希臘與中國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具有很大合作潛力,希望雙方抓住機遇,著力推進並取得務實成果,為希中、歐中友好和世界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在新的時代,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鑒,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中得到傳承和發揚。文明對話會、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等,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國際藝術節、博覽會、國際論壇等人文交流如火如荼;“一帶一路”文化遺産保護、考古研究合作、博物館交流等,國際文化合作日益密切。

正如參加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博會的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希瑟所指,文化交流交融和合作發展對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要,“文化交流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的平臺和機會”。

“大道之行”時所趨

“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時作出的重要論斷。

當今世界,隨著時代發展,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多,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恰逢其時,日益成為完善全球治理的新平臺。三年來的實踐充分表明,共建“一帶一路”,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有利於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對中國來説,‘一帶一路’與其説是‘路’,不如説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範疇——‘道’,包含行動、力量展示、創舉和社會秩序等多重含義,”俄羅斯《導報》刊文指出,“一帶一路”構想展現了中國對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

10月5日,位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羅蘭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正式舉行揭牌儀式,這是在中國以外設立的專門研究“一帶一路”的研究機構。匈牙利總統阿戴爾6日指出,匈中友好有深厚的歷史基礎,並面臨“一帶一路”建設等現實機遇。

9月下旬,2016“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在古絲路起點西安舉行。與會專家們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建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其提倡的發展是一種包容性發展,堪稱全球治理的典範之作。

捷克前總理伊日·帕魯貝克指出,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改革,還是設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抑或是成立亞投行,中國正以清晰的思路協助全球治理的改進。

“一帶一路”在解決中國發展問題的同時,也在解決世界發展問題。尼日利亞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奈柱説:“‘一帶一路’將改造世界經濟秩序,是中國做出的巨大努力。沿線地區包括很多發展中國家,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市場,中國正在貢獻自己的解決方案。”(參與記者:鄭闖、陳佔傑、劉咏秋、季偉、張琪、汪曉東、肖偉光、于洋、馮國、劉暢、何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