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福建:激活醫療資源,讓群眾就醫更有獲得感

2016-10-08 14:53 來源: 福建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9月6日,省政府與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福州簽訂合作共建協議。

根據協議,國家衛計委所屬(管)的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分別與福建省立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立“一對一”合作共建關係。“十三五”期間,三所國家級醫院將幫助福建三所醫院全面提升醫療水平,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推進分級診療,建設健康福建。

福建省、國家衛計委共同牽線,國家級頂尖醫院與省級醫院合作共建,如此高站位、高水平的對接,在全國尚屬首次。業內普遍認為,此次高水平共建,將極大助推福建醫改走向深化。

強龍頭

補足醫療資源質量短板

老百姓所説的“看病難”,主要是指“兩頭難”:到大城市大醫院看病難,在偏遠農村地區看病難。究其根源,是醫療資源短缺,配置不合理。

長期以來,我省醫院排名上榜很少,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項目為零,擁有國家自然科研基金項目、國家臨床科研成果、國家優秀人才數量不多。受限于醫療技術水平,部分疑難重症無法在省內得到有效救治,需轉省外就診,既影響治療,也加重群眾負擔。

另一方面,我省與全國情況一樣,醫療資源80%在城市,城市的醫療資源80%在大醫院。資源無法下沉,群眾看病無法留在“家門口”。

二者不可割裂,須統籌解題。

“在各項改革任務中,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難度最大。需要省級高水平醫院支撐,解決省域範圍內的醫療疑難雜症和病人跨省流動問題。”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坦言,“還要增強對基層醫療機構輻射和傳幫帶作用,提高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整體水平。”

此次我省引入國家級醫院“輸血”,正是破解龍頭不強之難,進而打下分級診療基礎,通過縱向輸血夯實基層。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楊立勇表示,和華山醫院的合作重點就是補短板,在臨床專科建設、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全面提升。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副院長陳良萬介紹:“協和醫院將在血液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等優勢專科上借鑒瑞金醫院血液病‘專科幫扶’的經驗,創新分級診療模式,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醫療服務供給。”

福建省立醫院院長朱鵬立表示:“除了技術,我們還要學習北京協和醫院的管理水平、服務理念、人文建設、醫院文化等方面。”

6日,記者分別從省立醫院、福建醫大附屬第一醫院和協和醫院獲悉,三組結對醫院均已根據協議展開具體幫助協作,一些原計劃前往上海、北京首診的患者,通過遠程會診等方式,首診留在了省內。

強基層

當好群眾健康守門人

家住廈門盈翠社區的許大爺,近日在嘉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了家庭醫生。“頭疼腦熱的小問題我們直接找簽約醫生,他也對我們全家健康狀況有一定了解,免去每次找不同醫生,每次都要把情況再説一次的麻煩。”他説。

8月17日,廈門發佈《廈門市家庭醫生基層簽約服務實施方案(試行)》,明確將簽約服務向本市老年居民、慢性病患者及高危家人、孕産婦、兒童等社區重點人群拓展,並逐步擴大到其他人群。

結果,9月1日廈門家庭醫生簽約正式上線,一週內簽約人數每天都呈遞增狀態,排隊簽約出現爆棚情況。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我省深化醫改過程中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突破口。長久以來,“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秩序,因為基層醫療技術水平不盡如人意、基層醫技人員缺乏等原因,始終無法實現。

近幾年,我省探索醫聯體模式,通過醫聯體內部的遠程診療等形式,將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聯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這讓越來越多群眾願意留在家門口看病,也讓醫改決策者篤定分級診療改革的關鍵是基層首診和慢性病管理。

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無疑是激活這一池春水的核心步驟。經初步統計,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措施的帶動下,2015年廈門三級醫院以慢性病為主的普通門診量同比下降15.5%,基層的診療服務量同比提升36.3%。

如何鞏固這來之不易的基層首診?須強基層。

今年9月5日,國家衛計委下發《關於做好2016年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全國所有縣(市)組建縣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並要求綜合醫改試點省的縣(市)要在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上力求突破。

我省在此方面思路同樣清晰——

強化縣(區)級政府辦醫責任,成立縣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統籌管理縣、鄉、村三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

加強縣(區)級公立醫院龍頭建設,建設縣域醫療技術服務、縣域醫療聯合體和縣域醫療信息服務三大平臺,提升縣域綜合醫療服務整體實力;

改革鄉鎮(社區)醫療機構運行機制,改革工資分配製度;

推進鄉村醫療一體化,由鄉鎮衛生院在每個建制村延伸舉辦一個公益性的村衛生所,負責村醫管理;

改革基層服務模式,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慢性病“三師共管”。

這些改革,都將著眼于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的調動。

破瓶頸

激發民營醫院鲇魚效應

擴大醫療資源、改善群眾就醫條件,在我省深化醫改諸多任務裏始終是重中之重。

在探索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方面,我省走在全國前列,醫改決策者深知,只有在規劃佈局、建設立項、人才流動、公正監管等方面持續破除政策壁壘,才能營造醫療服務良性競爭市場,才能給民營醫院一個真正發展的空間。

2015年8月,我省出臺《關於加快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明確放寬準入範圍、提升服務能力等29條措施促進社會辦醫。

12月,出臺《福建省公立醫院支援社會辦醫指導意見》,要求公立醫院應重點對口支援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的基本醫療醫院、緊缺專科醫院、康復與護理醫院。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大型綜合醫院、連鎖醫院、集團醫院。

今年,我省又研究制定《福建省屬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辦醫實施方案(試行)》,積極開展閩臺醫療産業對接交流活動。

政策落地效果即現。1月,平潭首家台灣口腔醫療機構——平潭(台灣)愛維口腔醫院開業。院長李元瑞介紹,醫院以台灣旗艦店的規模進行複製,整個醫護團隊全來自台灣,在設計和設備上更是極為考究。

據統計,目前,台灣地區醫師來閩短期執業1282人次,已辦理台灣醫師申請來閩資格認定270人。截至2015年底,我省社會資本辦醫床位20734張,佔全省醫院床位數16.1%。而更多改善社會辦醫執業環境、引導社會辦醫向“專、精、優”方向發展的政策還將陸續出臺,政府加強辦醫監督管理的角色也將更明晰。(記者 儲白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