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疆應用“地震活動斷裂地質填圖”成果指導城市“避險” 

2016-10-14 19: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4日電(記者 關俏俏)活動斷層是地震地質災害的“元兇”,它不僅是産生地震的根源,也是嚴重的地震災害帶。為此,新疆地震局通過開展活動斷裂地質填圖工作來查明斷裂的具體位置和活動特徵,從源頭減輕活動斷裂給城市帶來的災害損失。

13日,新疆地震局發佈《阜康南活動斷裂1:5萬地質填圖和地震危險性評價》成果,為重大基礎設施避開活動斷層提供依據。

阜康南斷裂,是位於北天山東段的博格達山北麓的一條全新世活動斷裂,西起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東至吉木薩爾縣,全長約150千米。

有歷史記載以來,阜康斷裂上發生過1965年6.6級地震和1983年5級地震。新疆地震局副研究員吳傳勇介紹説:“但通過對古地震研究表明,阜康斷裂曾發生過多期古地震事件,利用經驗公式估算的古地震事件的強度均在7級以上。阜康斷裂未來仍具有發生7級以上強震的可能。”

為在城鄉規劃、建設和土地開發利用時提供合理避讓地震災害和科學抗震設防的依據,阜康南斷裂所在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政府制定了《阜康南活動斷裂1:5萬地質填圖和地震危險性評價項目成果應用有關規定》,通過合理避讓、設置標識牌等減少可能發生的地震地質災害帶來的影響。

在位於新疆阜康市大黃山的活動斷裂現場,1塊“地震斷層避讓牌”醒目豎立起來,指示牌標注出“以本牌為中心,沿斷層走向的兩側各200米範圍內,不得新建建築物”的避讓範圍。“豎起這些指示牌後,重大工程選址或居民新區建設,都要為其避讓一定的間隔。”昌吉回族自治州地震局局長謝宏説,幾十米開外的一座礦廠廠房正好坐落在斷裂上,廠房也即將遷移。

新疆地處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的前沿地帶,地震活動強度大、頻度高、分佈廣。20世紀以來,新疆發生8級地震3次,佔全國38%;7級地震17次,佔全國27%;6級地震85次,佔全國23%。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