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湖北:同步小康,一個都不能少

2016-10-17 09:46 來源: 湖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同步小康,一個都不能少
——我省全力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紀實

【編者按】

去年9月,省委十屆六次全會通過《關於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定》,吹響了率先在中部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在10月17日全國“扶貧日”之際,本報推出長篇通訊,反映一年來我省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理念、新方略指引下,扶貧工作的實踐與成效。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個時代目標已經確立,一份歷史答卷正在書寫。

省委、省政府以“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為總要求,將脫貧攻堅作為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

2015年,全省實現128.11萬人脫貧、268個貧困村“出列”。今年上半年,全省又減貧75萬人,預計全年脫貧147萬人、“出列”1601個村的目標任務有望如期完成。

脫貧攻堅的湖北實踐引起全國關注。全國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試點現場會在大悟縣召開,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現場會在黃岡市召開。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貴陽現場會上,我省作交流發言。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精準識別全面審計,全國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考評我省再獲A級。

高位推進,挂圖作戰

層層立下軍令狀

英山縣扶貧辦墻上,挂著一張特別的地圖:11個目標鄉鎮、78個貧困村、9.46萬貧困人口的分佈、脫貧進度,被紅、黃、綠三色旗子標注,“扶誰、誰去扶、怎樣扶”也一目了然。

從集中連片貧困區到插花貧困帶,這樣的扶貧攻堅作戰圖隨處可見。不少幹部感言:每每看到作戰圖,感到身上擔子沉甸甸的。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面對艱巨任務,全省上下一心,全力動員,層層推進,志在攻堅。

省領導率先垂范,訪真貧、察實情、尋良策,密集調研,足跡遍佈貧困山區。

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齊上陣,簽下軍令狀,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領導責任體系。

省、市、縣三級共派出5579個扶貧工作隊、55174名駐村幹部,幫扶482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

省委、省政府定期開展扶貧專項督查,防止“被脫貧”“數字脫貧”。

推進依法扶貧,使扶貧路徑更加規範化、制度化。編制了“十三五”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規劃和4個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修改了《湖北省農村扶貧條例》。

繪藍圖、明責任、定路徑、建機制,脫貧攻堅全力推進。省扶貧辦副主任柳長毅介紹,2015年以來先後召開7次省委常委會會議和省政府常務會議、18次專題會議和現場會,安排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出臺的精準扶貧文件達90多個。

聚焦精準,靶向治療

做強産業刨“窮根”

一條泥濘小路,翻新為4米寬的水泥公路,從村頭筆直伸向鎮區——這是宣恩縣高羅鎮大茅坡營村脫貧致富夢開始的地方。

貧困、落後的標簽一直與這個村相伴,交通不便是最重要的原因。如今,路通了,採購農産品的卡車開進了村,快遞公司的網點牌挂在了村頭,企業老闆也開始來考察了,大茅坡營村迎來發展契機。

貧困的“痛點”在哪,扶貧的重點就落到哪。

省委、省政府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六個精準”的要求,堅持定向施策、精準滴灌,在扶貧思路、規劃、方法、資源配置和管理上精準化。

對象精準是基礎。2015年,全省在原有建檔立卡的基礎上開展“回頭看”,對數據進行補充、完善、更新、復核,擠掉“水分”,讓真正的貧困戶得到扶持。

好扶的脫貧了,剩下來的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一戶一策,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定點幫扶、教育培訓、生態移民、社會保障兜底等五大類型十種模式應運而生。而産業扶貧,成為啃“硬骨頭”的“利器”。

《産業扶貧精準脫貧意見》出爐,確保到2019年特色優勢産業對符合産業脫貧條件的貧困村貧困戶全覆蓋。

在深溝高壑找路子,在漫山遍野尋金子。今年全省第六輪“三萬”活動,將“産業扶貧”作為主題。全省初步探索出“土地流轉得租金、資産入股得股金、基地務工得薪金、委託經營得酬金、超産提成得獎金、訂單種植得售金”的“六金”産業扶貧模式。

倒排工期,攻堅克難

提速易地扶貧搬遷

中秋前夕,竹溪縣匯灣鎮柳豐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如期完工,拿到新居鑰匙的38戶貧困村民喜上眉梢,大夥兒給集中安置大院取名為“幸福家園”。

貧困戶萬少青把13畝茶園、3畝耕地流轉出去,加上退耕還林補助、老兩口的養老金,一年收入過萬元。如今,老兩口搬到新居,衛生室、娛樂場所一應俱全,日子格外舒心。

湖北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的主戰場之一,全省計劃搬遷32.8萬戶、共91.23萬人,搬遷戶數和總人數佔全國十分之一。

如此浩大的搬遷工程,在我省歷史上實屬罕見。

搬到哪去?錢從哪來?搬後怎麼脫貧?一道道難題擺在決策者面前。

省裏出臺搬遷5年規劃、年度實施計劃和實施方案,明確對象範圍、補助標準、安置途徑、建房標準、後續扶持措施等。首批地方政府債券97.5億元全部下撥到各有關縣市,緩解了資金難題。

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或與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集中安置;或插花建房、進城購房分散安置,或投親靠友等自主安置。

倒排工期,攻堅克難,“交鑰匙工程”正有序推進。截至9月30日,全省本年度搬遷計劃的集中安置點已全部開工建房,在建房屋7.88萬戶19.98萬人,分散安置在建房屋3.32萬戶10.44萬人(含購房),戶數人數均超出年度計劃任務。“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全省探索出了“藤上結瓜”、入股分紅、轉移就業、資産收益等富有荊楚特色的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模式。蘄春引進艾師傅科技有限公司,為每個安置點配建300-2000畝蘄艾基地,落實到搬遷戶,每戶年收入超過3000元。隨州在全市126個集中安置點統一配建100-300千瓦光伏電站,發電收入打入搬遷戶“一卡通”,戶均年收入超過4000元。

三位一體,握指成拳

構建扶貧大格局

“精準扶貧,你我同行”,我省全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三位一體”的扶貧大格局,最廣泛地動員各方力量扶貧濟困。

各行各業添柴加火。交通、水利、國土等省直部門,以四大片區為主戰場,將資源、資金配置到縣一級平臺,向最貧困區域和最困難人群聚集。

2016年度,我省下撥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資金48.3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扶貧資金23.55億元、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4.77億元,創歷史新高。

金融資本激活春水。6月底統計,全省銀行業扶貧開發貸款比年初增長20%,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6.6個百分點。省扶貧開發投資公司專項貸款365.5億元,用於易地扶貧搬遷。

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共同參與。截至9月底,全省僅工商聯絡統直接組織簽約幫扶的企業1526家(其中商會139家),結對建檔立卡貧困村1338個,實施幫扶項目1868個,帶動貧困人口35.83萬人,企業投資總額12.85億元,捐贈總額達18.37億元。(記者 胡瓊瑤)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