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高密度超大城市可以這麼綠

2016-10-18 07:3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上海市將工業基地變成生態商務區、通過土地整治建設郊野公園
——高密度超大城市可以這麼綠


圖片均為上海廊下郊野公園。(資料圖片)

作為我國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上海不久前公佈了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在這份規劃中,上海不僅提出2040年前的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的目標,同時提出,2040年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內,加強公共服務設施等城市公共空間供給,合理調控城鎮住宅用地規模。

而實際上,2014年上海建設用地規模已經達到3103平方公里,按此目標,未來可以利用的新增建設用地非常之少。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市能否走出原有的高密度超大城市發展路徑,成為一個讓市民滿意、綠色宜居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最近,本報記者走進上海,實地探訪了這座城市在節約集約用地、促進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上的一些可貴探索。

百年老工業基地的綠色轉身

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河,見證了上海城市發展的歷程,也是我國近現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中國最早的紡織、麵粉、化工等工業在這裡起步,孕育出“棉紗大王”“麵粉大王”“火柴大王”等眾多民族實業家。曾幾何時,蘇州河畔的傳統工業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曾面臨生産下降,虧損面大,企業瀕臨破産等困境。沿河兩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黑煙滾滾的老工業區。

但是,當記者近日走進蘇州河畔的長風生態商務區,卻是眼前一亮。這裡高樓林立,綠意盎然,蘇州河兩岸的綠色長廊令人心曠神怡。

據了解,長風生態商務區綠色覆蓋率已經達到近40%,比開發前增加22.3%,比上海同類社區高15%。大型綠地、城市樹林、長風公園等,構成了城市中的“生態島嶼”,綠地腹地還建成了由上海火柴廠老廠房改建而成的上海商標火花收藏館等工業遺址。

在河畔邊一座經過修繕的廠房裏,坐落著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在這裡漫步,可以體味過往蘇州河邊民族工業曾經的輝煌。

長風生態商務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吳超感慨地説,長風公園備受上海人喜愛,常有居民在這裡攀登鐵臂山,泛舟銀鋤湖,但路的另一邊是老舊廠房,常常冒著濃煙,鮮有綠色。

而且,上海和不少城市一樣,在城市用地結構中工業用地佔比較高,集建區外工業用地分佈散、效率低。這一點,在蘇州河老工業區表現得非常明顯。

過去,這裡以化工、製造業為主,日排污水百噸以上企業眾多、年耗煤量巨大。大量工業企業遷出時留下了許多廠房倉庫,違法出租、違章搭建普遍,區域內道路崎嶇,許多都是斷頭路。

為此,上海市普陀區委託專業機構規劃設計,以“生態”為核心,通過綜合開發,把這裡建成集商貿辦公、旅遊娛樂、中高檔住宅為一體的大型社區。

吳超表示,長風生態商務區經歷了3次以上土地出讓政策的大規模調整,這裡始終堅持先收儲後開發、先配套後項目,先商業辦公後住宅,規劃十幾年沒有改變,保證了園區的全面轉型。

在改造中,圍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産業發展新定位,長風生態商務區土地開發利用中既做“減法”,又做“加法”,一方面,堅決調整不符合發展方向的落後産業,在土地收儲過程中,園區先後調整外行企業40多家;另一方面,又通過土地的二次開發,推動産業升級。

2014年,長風生態商務區開始打造上海並購金融集聚區,通過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和場外各類資産管理機構等平臺激發活力,服務轉型成效初顯。目前,入駐集聚區和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的並購交易基金會員單位及投資類機構達到1100家,已經累計為2.3萬家企業提供並購服務,實現並購交易2400億元以上。

農村曠野化身郊野公園

從上海市一路往南,就可以到達廊下郊野公園。在這裡,放眼望去,萬畝農田豐收在即,一些樹木錯落其中,好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

這裡是上海第一個對外開放試運行的郊野公園。在這裡,通過土地整治,減少了高危低效企業和破舊宅基地,留下了更多農田,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親近自然的好機會。同時,通過産業帶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綜合保護處副處長夏傑表示,融合了“土地整治+文化”“土地整治+教育”“土地整治+運動”等新模式,上海規劃面積130平方公里的七大郊野公園今年將開園30多平方公里,涉及整理耕地25.4平方公里。

郊野公園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城市公園,而是以土地綜合整治為平臺,以建設用地減量化為抓手,統籌和整合涉農政策和資金建設的具有一定規模、擁有良好的田園風光、提供都市休閒遊憩空間的郊野開放空間。

2012年,上海規劃了21座郊野公園,並按照規劃佈局和近期實施可行性,確定了7個近期建設郊野公園試點。7個郊野公園各有特色,有以“農”為特色的廊下郊野公園、以近郊休閒型為特色的嘉北郊野公園、以遠郊生態涵養型為特色的長興郊野公園、以近郊都市森林型為特色的浦江郊野公園等。

近年來,在城市化進程中,上海市耕地面積逐年減少。與世界其它主要城市比較也可以發現,上海人均公園面積及城市森林覆蓋率均較低,森林覆蓋率與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夏傑表示,上海城市生態資源不足,生態環境將會制約其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目標,應加大城市生態環境空間比重,向世界生態環境優質大城市方向發展。

為此,上海市通過“土地整治+”拓展服務能力,推進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鄉村復興。打造“土地整治+”文體活動、自然教育、藝術、互聯網金融等,不斷拓展土地整治內涵和外延,提升土地整治服務農村的效能。

比如,“土地整治+現代農業、自然教育”活動,通過吸引公眾參與體驗農耕文化,促進農業産業延伸。“土地整治+藝術”活動,以田野為背景,用舊門板、水缸作畫布,把當代藝術從畫廊轉移到鄉村田野。

有關專家表示,未來城市建設用地減量化已是大勢所趨,上海的探索,不僅優化了城市生態空間,也為建設用地“負增長”奠定了基礎。(記者 黃曉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