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創新機制解決“有人建、無人管”難題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不再“曬太陽”

2016-10-22 07:2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現在好了,村裏的污水處理設施出了故障,會有專業人員來維修,村民再也不會抓瞎了!”北京市懷柔區神堂峪村民俗接待戶王永東説。

在神堂峪村生態公園污水處理站旁,地面上沒有任何建築物,只聽到腳下藍色鐵蓋下嘩嘩的水聲,處理之後的污水清澈透明。正在這裡巡檢的工人牛軍告訴記者,這個污水處理站完全建在地下,日處理規模20噸,出水水質完全達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的一級B標準。

牛軍和他的搭檔王波均來自北京排水集團京懷水務有限公司,他們倆承擔著懷柔區40處污水處理站的巡檢任務。“這是我們的一項改革措施。2014年,區水務局和京懷水務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由他們對懷柔鎮村兩級污水處理設施進行運營管理,結束了過去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有人建、無人管的狀況。”懷柔區水務局排水中心主任崔海龍介紹。

近年來,北京市各級政府投入資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成後,由於村裏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維護保養不到位,造成了有些設施損壞比較快,一些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久就處於閒置狀態。

根據該協議,懷柔區232處已建成的鎮村污水處理設施由京懷水務公司負責運營維護,政府按每噸1.5元的價格向該公司支付費用。“污水處理設備運行率和處理率較未移交前,分別提高24%和30%。”該公司總經理李生濤介紹。

這一機制同時在其他區積極推廣,例如,海淀北部農村地區4座污水處理廠和33座污水處理站的運營管理,已交由碧水源公司負責。

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有人建、無人管”的老大難問題,從今年7月起,北京市開始實施污水處理和再生水設施建設第二個三年行動方案,政府按照3元/噸標準給予補貼,其中懷柔這樣的生態涵養區,市級財政補貼高達70%,保障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不僅建得好,也用得好。(記者 賀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