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推進順利 高原生態屏障功能穩定向好

2016-10-26 20: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 吳晶晶、王茜)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是除南北極之外地球上最潔凈的環境本底區。為保護好這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國務院2009年批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

現在工程實施進度和效果如何?西藏生態系統是否穩定?部分高寒區的環境退化是否得到遏制?在國務院新聞辦26日舉行的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發佈《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報告。

報告顯示,目前規劃主要工程推進順利,初步構建起了西藏生態工程的主體框架,部分重點工程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生態環境效益;西藏生態系統整體穩定,工程區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有所提升,高原生態屏障功能穩定向好。

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院士介紹,中科院團隊歷時3年,考察了10余個主要工程區,建立了3個生態樣帶和20多個觀測樣地,採集了約1300個點的樣本,分析了1990年以來3期遙感數據,研究了西藏近20年來的生態環境變化特徵,主要結論包括以下6個方面:

——高原生態系統整體穩定,植被覆蓋度呈增加趨勢。近20年來,高原生態格局的變化率低於0.15%。地面植被覆蓋度呈小幅度上升,覆蓋度增加的區域面積佔全區國土比例66.5%,生態系統結構改善。  

——沙化面積減少,工程區風沙治理成效顯著。防沙治沙工程實施之後,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0.71萬公頃,年均減少1.53萬公頃。極重度沙化土地向重度或中度沙化轉化。雅江河谷(曲水-桑日段)典型觀測區的統計結果表明,災害性沙塵天氣由2000年的85天下降至2014年的32天。

——退牧還草促進了草地恢復,提高了農牧民收入。工程區內植被覆蓋度比工程區外高9.9%至22.5%,平均提高16.9%。

——農牧區清潔能源使用率大幅提高,農牧民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新型清潔能源使用率達65.6%,減輕了對林草生態系統的破壞。

——天然林與自然生態區保護初見成效,野生動植物種群恢復性增長。天然林保護一期工程實施以來,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增加0.9%。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41.37萬平方公里,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3.9%。受保護濕地面積430.8萬公頃,佔全區濕地面積的65.98%。珍稀野生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種群數量增加顯著。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逐步提升,生態安全屏障功能穩定向好。一是生態系統水源調節作用波動中提升,工程實施前後相比增加了2.65%,森林涵養水源功能穩定保持;二是生態系統防風固沙作用開始發揮,主要風沙區沙化強度減弱;三是生態系統碳儲量增加2.56%,固碳功能穩中有升。

“目前,西藏高原水、氣、土壤及生態環境質量均保持在良好狀態。雅魯藏布江、納木錯等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Ⅰ或Ⅱ類水域標準。拉薩市等主要城鎮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均在90%以上。全區森林、草場、濕地和野生動植物等得到了有效保護,大部分區域仍處於原生狀態。西藏仍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西藏自治區副主席汪海洲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