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2016-10-26 13:24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6年10月26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汪海洲介紹《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新辦《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有關情況發佈會現場。中國網 宗超 攝

主持人 襲艷春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中國科學院發佈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報告。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西藏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作,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副院長張亞平,西藏自治區副主席汪海洲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評估報告首席科學家王小丹先生。因為評估報告也涉及很多領域,今天還有專家在現場,大家有感興趣的問題也可以請他們回答。

下面先請張亞平先生做介紹。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 宗超 攝

張亞平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中國科學院各項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的主要內容。

首先介紹一下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建設的背景。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擁有許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態系統類型,為高原特有動植物提供了廣袤的棲息地,其生態功能對保障我國乃至東南亞生態安全具有獨特的屏障作用。為切實保護好這一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2009年2月18日國務院批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確定實施三大類10項工程。

目前,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處於建設的關鍵時期,工程實施的進度和效果如何,工程完成的目標和效益怎樣,部分高寒區的退化環境是否得到遏制,生態系統是否穩定、保水固碳等功能能否正常發揮,都需要進行科學、客觀的評估。

為此,我院于2013年組織專業團隊,歷時3年開展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的建設成效評估工作。工作團隊考察了10余個主要工程區,建立了3個生態樣帶和20多個觀測樣地,採集了約1300個點的樣本,分析了1990年代以來3期遙感數據,主要採用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方法,對工程所增加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了定量分析,並利用野外調查與定位觀測相結合、模擬實驗與遙感監測相結合、工程區內外對比觀測、生態模型情景預測等手段,研究了西藏近20年來的生態環境變化特徵,評估了主要生態工程的實施成效。主要結論包括以下6個方面:

1、高原生態系統整體穩定,植被覆蓋度呈增加趨勢。近20年來,西藏嚴格執行國土空間管控,生態格局的變化率低於0.15%。地面植被覆蓋度呈小幅度上升,覆蓋度增加的區域面積佔全區國土比例66.5%,生態系統結構改善。

2、沙化面積減少,工程區風沙治理成效顯著。防沙治沙工程實施之後,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0.71萬公頃,年均減少1.53萬公頃。極重度沙化土地向重度或中度沙化轉化。雅江河谷(曲水-桑日段)典型觀測區的統計結果表明,災害性沙塵天氣由2000年的85天下降至2014年的32天。

3、退牧還草促進了草地恢復,提高了農牧民收入。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來,工程區內植被覆蓋度比工程區外高9.9%~22.5%,平均提高16.9%。每公頃折合增加乾草産量約85.2公斤,平均提高24.25%,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環境,增加了農牧民收入。

4、農牧區清潔能源使用率大幅提高,農牧民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新型清潔能源使用率達65.6%,減輕了對林草生態系統的破壞,使用清潔能源還為農牧民增收節支,改善了當地生活衛生條件。

5、天然林與自然生態區保護初見成效,野生動植物種群恢復性增長。天然林保護一期工程實施以來,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增加0.9%。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41.37萬平方公里,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3.9%。受保護濕地面積430.8萬公頃,佔全區濕地面積的65.98%。珍稀野生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種群數量增加顯著。

6、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逐步提升,生態安全屏障功能穩定向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生態系統水源調節作用波動中提升,工程實施前後相比增加了2.65%,森林涵養水源功能穩固保持;第二,生態系統防風固沙作用開始發揮,主要風沙區沙化強度減弱;第三,生態系統碳儲量增加2.56%,固碳功能穩中有升。

綜上所述,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實施開局良好,高原生態系統整體上處於穩定狀態,重點工程區的生態效益已經開始發揮,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得到有效維持。至2030年屏障工程完成之後,將能夠基本實現“有效保護、成功治理、穩定向好、生態安全”的《規劃》目標。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 襲艷春:謝謝張亞平先生的介紹。下面請汪海洲先生做介紹。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汪海洲。中國網 宗超 攝

汪海洲: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感謝各位出席本次新聞發佈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西藏生態環境保護的關心關注。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西藏自治區推進《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實施情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視。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牢記中央囑託,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青藏高原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堅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堅持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相繼出臺了《關於建設美麗西藏的意見》和《關於著力構築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對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西藏,作出安排部署。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科學確定生産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嚴守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紅線高壓線,嚴禁“三高”項目進入西藏,嚴格執行礦産資源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強化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過程中環境執法監管力度,確保開發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全面禁止開採砂金礦。將相當於1/3國土面積的區域確立為各類自然保護區。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推進美麗西藏建設。

二是強力推進。

《規劃》批准實施以來,國家有關部委進一步加大了對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投入力度。為確保規劃項目的順利實施,設立了專項投資。自治區政府週密安排、強力推進《規劃》的實施。一是成立了由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主席為組長,自治區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和組織規劃實施。下發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實施意見》,要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採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明確職責,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切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實施工作,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

二是圍繞構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確保生態環境良好的要求,自治區不斷加強環境法制建設,先後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礦産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環境保護法規規章,同時強化了環境執法監督。

三是實施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與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行全面禁止天然林商品性採伐和生態公益林保護機制,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和環境保護考核制度,完善生態補償制度。

四是強化項目保障。明確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領導小組定期檢查相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將檢查結果與政績考核、經濟獎懲挂鉤。出臺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管理暫行辦法》、《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專項資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對項目實施進行全過程監督檢查。

五是圍繞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大力宣傳生態文明理念,積極引導公眾參與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為《規劃》的順利實施和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西藏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規劃》的實施促進了西藏生態環境的保護,改善了當地居民生産生活條件。目前,西藏高原各類生態系統結構整體穩定,生態質量穩定向好。水、氣、土壤及生態環境質量均保持在良好狀態。雅魯藏布江、納木錯等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I或Ⅱ類水域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良好。拉薩市等主要城鎮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均在90%以上。全區的森林、草場、濕地和野生動植物等得到了有效保護,大部分區域仍處於原生狀態。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規劃》的實施,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嚴格國土空間管控,嚴守生態紅線,促進綠色發展,努力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永葆雪域高原碧水藍天。謝謝大家!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艷春邀請記者提問。中國網 宗超 攝

主持人 襲艷春:謝謝汪海洲先生的介紹。下面進入問答環節,按照慣例提問之前請大家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請問張亞平院長,這一次中科院做了大量工作,對西藏的生態安全屏障生態工程的建設進行了評估,科研工作最終是指導實踐、用於實踐,請問您認為評估都發揮了哪些作用?對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還存在哪些問題和難點?謝謝。

張亞平:謝謝你對我院工作的關心。我院在開展本次科學評估工作過程中一直非常重視解決工程過程當中的實際問題和需求,做了很多具體的技術服務和諮詢參謀的工作。總體概括有以下幾點:一是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監測體系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我們的工作團隊結合生態工程實施進展和生態效益計量的需要,配合西藏自治區環保廳提出和設計了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的重點野外監測臺站有十個,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一個,通過聯合各行業部門現有的專業生態觀測站,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區滿足生態安全屏障效益監測評估需求的網絡體系。同時,我們的工作團隊還研發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管理信息系統,現在已經成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領導小組主要的技術支撐平臺,為自治區各部門的工程計劃和協調提供大量有效的服務。

二是及時總結工程實施經驗、問題並提出措施建議。工作團隊深入工程區開展大量實地調研,對工程建設的成功經驗、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總結提煉,編寫成諮詢報告向國家和西藏有關部門積極建言獻策。例如提交的《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環境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影響及適應對策》、《西藏雅江河谷沙化得到控制,生態治理成效仍需持續鞏固》等五個諮詢建議報告,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部分建議已經在西藏生態建設中得到了採納和落實。

三是築牢西藏生態安全屏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本次評估分析的各類工程技術措施在不同區域、不同規模過程當中的適用性、經濟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下一步規劃的優化方向。比如根據工程實施成效的區域差異性進行工程佈局的調整和規模優化,進一步加強生態補償保障工程實施成效的可持續性,為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

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請我們評估專家組的王小丹來回答,他對這個問題有很深入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評估報告首席科學家王小丹。中國網 宗超 攝

王小丹:謝謝張院長。關於建設問題的難點有三個方面:第一,西藏的自然環境很嚴酷。據我們統計,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區域佔國土面積的95%,海拔高。第二,氣候寒冷。藏北高原低於0度的月份大概是9到10月,氣候寒冷,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展生態保護恢復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態系統處於一種脆弱的狀態,微小的擾動都可以引起它的變化,這也是我們生態屏障建設中的難點。這也導致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艱巨性的任務。

難點之二,通過這次的評估工作,我們發現一些關鍵區域、重點區域的關鍵技術仍然很缺乏。比如退化草地區生態恢復的關鍵技術、重點沙化區的治理關鍵技術、雅江河谷水土流失治理關鍵技術等等,還需要進一步研發。因為按照我們規劃設計裏面,以前沒有專門安排科技支撐項目,儘管我們中國科學院,還有國內的其他相關單位在青藏高原生態環境領域已經積累了很好的研究成果,但是針對這項國家的重大生態工程規劃,繼續做一些專題研究,針對一些重點問題、關鍵技術進一步加強研發,還是很必要的。

難點之三,大家知道西藏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跟內地的生態工程實施來講,它的難度更大,這個大家比較熟悉。

關於你問到還存在什麼問題,我簡要從三個方面來回答:第一,我們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工程的規劃和組織編制是在2006年,批准在2009年,從這項《規劃》編制到實施到現在已經接近十年的時間。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生態文明的發展目標,我想我們《規劃》要與時俱進,根據新時期新的歷史使命,國家新的要求,可能要做一些修改與完善。這裡面重點有幾項工作:一是我們要加強對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為主的自然生態系統體系的構建。二是要加強退化草地沙化、地質災害防治等為主要內容的退化生態系統修復體系的建設。三是服務於前面兩項體系建設的支撐體系建設,從而使《規劃》目標得到全面的完成和很好的實施。

第二,因為《規劃》編制近十年時間,原來制定的標準是按照西藏十年前的標準制定的,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較快,有一些工程可能要做一些適度調整。比如我們了解到,現在西藏跟川藏電網、青藏電網並網,電網工程區已經全覆蓋了,一些小水電的工程已經沒有必要繼續實施。還有太陽能和風能這些清潔能源的使用,在未來的規劃完善當中還要進一步加強。

第三,後續工程優化的問題。我們建議在這次評估之後對西藏現在已經實施的有比較好的生態效益的關鍵技術,比如防沙治沙中的林灌草防護模式等適合西藏的情況、又産生了比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的一些關鍵技術,在下一步的規劃當中應當進一步的優化和推廣。

另一方面,有一些工程,比如説草地圍欄在西藏實施很大的面積,從工程實施來看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從這次評估情況來看,工程是否要圍欄那麼長的時間,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因為生態效益和牧業發展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平衡。我就補充到這裡。謝謝。

新華社記者:西藏特有的生物多樣性特點讓西藏成為全世界重要的生物物種基因庫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區域,請問西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情況如何?謝謝。

汪海洲:非常感謝新華社的記者對西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注。的確是這樣,西藏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保護好生物的多樣性極其重要。長期以來,我們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專門出臺了《西藏自治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建立了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處,總面積達到41.37萬平方公里,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3.9%,這在全國是居首位的。另外還建立了生態功能保護區22個,國家級的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9個,國家濕地公園10個,地質公園4個,這些自然保護區的設立使125種在西藏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3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比如説大家都很關注藏羚羊,現在總體上這個群體在逐年增加,現在已經達到15萬隻以上。黑頸鶴的數量也有顯著提升,在7000隻左右。特別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國際動物研究界認為已經滅絕的西藏馬鹿也被重新的發現,種群還在不斷地擴大,大概達到1000隻左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達到700多只,佔到全國種群數量的33%。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美國前總統卡特為《走進西藏:生物多樣性與保護事業》一書中做的序言中,他是這樣評價西藏的環境保護事業:在過去的20年中,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可以將40%的面積劃出用於自然保護?要扭轉一個瀕危物種不斷減少的數量又談何容易。然而勤勞的西藏人做到了。

謝謝。

中央電視臺記者:請問張院長,剛才您在發言當中提到,西藏生態屏障工程實施的進度和效果,以及工程完成的目標和效益等問題都需要進行科學和客觀的評估才能解答,請問本次評估的工作是如何來保證其科學性、客觀性和可靠性的?謝謝。

張亞平:謝謝。你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開展評估類的工作,必須要科學、客觀、公正,是這一類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所在。本次評估工作當中,我們對此高度重視,也採取了多方面的舉措,力求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和要求。

首先,為做好本次評估,我們科學院精心組織了研究工作隊伍。本次評估主要是由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單位組建的團隊完成。牽頭單位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當年即是《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編制的總體技術支撐單位,對該項國家規劃的主要內容和建設目標都十分了解,應該説情況是非常熟悉的。團隊主要成員常年在西藏開展生態環境領域的科學研究,熟悉高原情況,具有非常好的相關工作基礎。

第二,評估方法科學,適合西藏實際。本次評估主要採用國際通行的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方法,同時建立了適合西藏高原特點和生態工程要求的評價指標體系,並利用野外調查與定位觀測相結合、模擬實驗與遙感監測相結合、工程區內外對比觀測、生態模型情景預測等手段,研究生態工程實施的成效。這些方法在學術界是廣泛認可的,也適合西藏需要大範圍調查和評估的特點。

第三,數據源豐富,確保客觀真實。本次評估歷時三年,考察了三個樣帶的生態景觀變化,對十個工程區內外的植被情況進行了對比觀測,實地調查與監測點位約1300個,採集了包括氣象、水文、土壤、植物等樣本數據,收集分析了1990年代、2008年、2014年三期的衛星遙感影像數據,進行了四次遙感數據與地面觀測點的標定驗證,這些基礎性的工作保證了評估所用數據的綜合性、代表性以及數據質量的可靠性。

第四,廣泛徵求意見,保證結論的可靠。在評估過程當中以及報告基本成型後,工作團隊非常重視廣泛地徵求高水平同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而且我們結合評估工作,團隊成員近年來在多種國際主流期刊上發表了數十篇學術論文,也有專著出版,這也是國際同行評議的過程,這也從側面表明本次評估所用的方法、數據、結論都得到了學術同行的認可。

綜上所述,我院本次評估工作總體上比較好地體現了科學、公正的原則,結論是可靠的。謝謝。

路透社記者:請問汪主席,汪主席您能不能先給我們介紹一下在西藏尤其是大水電的建設情況?我們的問題是,在西部尤其是雲南、四川水電比較豐富,而且有富餘的情況下,為什麼我們還要比較有力地推進在西藏的水電建設,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會是什麼樣的?是為了服務於當地的工業和採礦嗎?謝謝。

張亞平:我先回答一下,最後對環境的影響,請中科院的專家們再做解釋。的確,現在在西藏開始了一些水電資源的合理開發,這個開發主要是基於對可持續發展來考慮的。開發的重要前提,就是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對我們的自然環境,包括下游帶來的影響,都控制在非常小的範圍內。另外水能資源是非常好的清潔能源,這有助於從大的方面緩解我們溫室效應,減少碳的排放,不光是我們國家的戰略,也是全球的戰略。

我來補充一下。我們到了西藏立刻就感嘆于大自然賦予我們非常珍貴和寶貴的水電資源,我們國家在各種資源開發當中都非常重視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資源開發當中非常注重保護,而且也特別對一些涉及到跨國界的資源,都非常注重資源的共享原則。我們在座還有一些專家,也可以談談。

王小丹:因為水資源與水電開發的問題不是這次評估的主題,我在西藏工作快20個年頭,就我掌握的情況做一些交流。

第一,西藏水資源的地位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亞洲水塔惠及周邊國家的數十億人,因此我們西藏敢於擔當,把保護水塔的任務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二,從科學的角度,因為水庫的建設更多是調豐充枯,具有減輕洪水災害等重要功能。當洪水來的時候給攔住,當枯水的時候下泄,這是水庫非常重要的功能,減少下游洪水災害。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國際上有一個準則叫“天賦水權”,水資源的利用,當地的居民有優先使用權,他生活的這個地方肯定要保障他的生産生活用水,這是大家認可的、國際也認可的準則。西藏的人民無論是從生産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利用,我認為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應該是有優先權的。

第三,我們國家無論是西藏還是其他區域的水電建設,都本著與鄰為善、友好開發,商量著辦這樣一個宗旨在解決問題。我想,從水資源的科學利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能夠保證“亞洲水塔”得到很好的保護,也能夠促進西藏民生的改善。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請問汪主席,我們知道《規劃》提出將生態環境建設與農牧民的增收致富相結合,請汪主席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進展情況。謝謝。

汪海洲:謝謝。在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建設工程實施的同時,我們就設定了前面你講的要增加農牧民收入這樣的目標,在實施過程當中,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不僅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提高了畜牧防災抗災的能力,減少了農業因災的損失,同時當地的農牧區的生産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舉個例子,像實施的退牧還草工程,在工程實施的區域內牧草的産量顯著提升,2014年鮮草的年産量已經達到8877萬噸,折合到乾草産量2854萬噸,比在工程實施以前增加了17.2%。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是,我們在牲畜棚圈建成以後,這些高寒牧區正常年份的幼畜存活率至少提高了2個百分點,如果對於大災年份來説,至少提高了9個百分點。特別是使用了暖棚的牲畜,冬春季平均減少掉膘率5%-10%。

在我們實施防護林體系建設、防沙治沙工程的時候,還同步通過吸收當地的農牧民參與工程建設,這也有效地增加了他們的勞務收入,達到了1.9億人。曲水縣實施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示範工程,通過帶動當地的群眾參與工程建設,直接和間接實現增收217.8萬元,同時這個項目建設以後解決了當地的灌溉問題,使得農業的增産增收有了保障。

在我們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打好扶貧攻堅戰,精準扶貧是當前一個重要的任務。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統籌安排,作為生態性的補償,生態保護結合起來,將增加50萬個生態就業崗位。這樣我們有勞動力在農牧區的這些貧困群眾能夠吃上生態飯,通過生態保護工程的實施讓他們脫貧致富,按照現在的計劃在“十三五”期間能夠通過生態補償,能夠解決我們26.2萬人的脫貧問題。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請問汪海洲副主席,去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當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下一步我們在建設美麗西藏方面還會有哪些具體措施?謝謝。

汪海洲:謝謝。下一步我們將會牢固樹立山水田林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這個理念牢固地樹立起來,按照國家築牢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西藏的要求,我們還要在五個方面加大我們工作的力度。

第一,要持續地推進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的實施。這個《規劃》是到2030年,我們要作為一個重要的平臺和抓手繼續推進。

第二,要建立主體功能區制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和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全面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防止不合理開發建設工程對生活的破壞。

第三,嚴把準入關。要嚴格執行礦産資源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凡是涉及礦産資源開發、水資源開發、大規模土地整治的項目,必須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嚴格執行行業準入條件和環境準入標準,落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的制度。

第四,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提高森林、草原、濕地生態保護補償標準,加大重點功能生態區轉移支付力度,不斷擴大覆蓋面,建立礦産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保證金制度。

第五,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考核,進一步完善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的評價體系,增加在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節能減排、生態效益等這些方面評價指標及考核的權重,強化指標的約束。同時要進一步落實各級黨政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和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要實行責任追究。謝謝。

中國科學報記者:請問中科院的專家,這一次中科院在西藏開展很系統的評估工作,中科院作為中國科技的國家隊,有沒有計劃在我們國家其他的生態脆弱區域開展類似的工作,來體現我們的科技支撐作用。謝謝。

張亞平:我們科學院在國家的很多工作當中也開展了很重要的科學評估,這方面我們專家也可以談談。

王小丹:關於你提的問題,我想從三個方面回答,因為時間關係我做簡短回答。西藏在實施生態安全屏障過程當中積累了很多重要的有針對性的經驗,有一些經驗是有普適性的。簡單舉個例子,比如我們針對低溫、乾旱的氣候環境、低養分土壤生境,在這三種條件下的植被恢復,我們有很好的技術積累。這些技術對於其他的低溫、乾旱區域有借鑒意義。

第二,我認為西藏的生態管理有一些經驗也是值得其他地方借鑒的。

第三,西藏的生態監測網絡建設有一些經驗也值得其他區域借鑒。在整個監測體系建設過程當中,西藏充分利用中科院在西藏的監測資源,充分整合區內的跟生態相關的林業、農業、水利等相關行業的監測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功能較為齊備、監測指標統一的監測網絡,針對不同需求建立特色指標。我認為這些相關的技術和經驗以及生態網絡建設當中走在了前列,這些是值得其他類似區域來借鑒的。謝謝。

主持人 襲艷春:今天現場還有一些專家,不知道哪位專家還願意分享一下關於這個問題的觀點。

國新辦就《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中國網 宗超 攝

朱立平:我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員朱立平。剛才王小丹先生講了一下關於西藏生態屏障工程效果的監測問題。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效果,最主要的是建設成效需要科學的監測。科學院組織了高寒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的監測網,監測網主要是通過在青藏高原地區的十幾個相關的野外臺站,服務於生態建設的需求,比如説水土保持、氣候變化、冰川退縮、湖泊水位上漲等等。通過科學的評估能夠有效更好地服務於整個西藏生態屏障建設。無論是生物量的增加,還是水土保持能力加強,都是通過大量監測的科學數據得出來的,這些數據更加從科學的角度、客觀的角度評價了西藏生態工程建設的成效。謝謝。

張亞平:我補充一下,我們科學院建有覆蓋全國的生態監測網絡(CERN),常年在不斷地積累這些數據,對全國生態問題包括生態保護工程都會提供很好的監測基礎數據。

程根偉:我是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研究員,剛才這位記者朋友談到科學院在國家生態建設和相關的區域環境方面還有沒有其他的工作或者以後會做什麼工作。我想補充一點,科學院已經做的評估監測工作,比我們這個項目做得更早的是青海三江源的生態保護建設評估工作,這個工作也已經完成了,而且對於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效果也做了比較全面的評價。我就補充這一點。謝謝。

主持人 襲艷春:謝謝幾位專家。通過今天的發佈會,我們也了解到,不僅西藏的生態保護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可能中科院參與負責主導的我們國家多方面生態環境保護監測、評估都還在進行中,也希望媒體朋友們繼續關注我們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也歡迎大家有感興趣的問題,可以繼續和中科院和西藏方面聯絡,獲取您希望得到的信息。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三位發佈人,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