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省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2016-11-03 09:42 來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故鄉,是小橋流水,是田園牧歌,是裊裊鄉音,是濃濃鄉愁,是心底裏最柔軟溫暖的字眼。

10多年來,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浙江從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為這份溫柔勾勒出動人的未來。

如今,遍走浙江的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不斷改善,家風家訓、文明鄉風持續傳承,讓散落在之江兩岸的3萬餘個村莊發出同樣的呼喚:鄉村,讓城市更嚮往。

山與水,留的是鄉愁

北緯30.6度,東經119.8度,湖州安吉。發軔於此的美麗鄉村建設,被稱為全國新農村建設典範。

過去十多年,在關停礦山、修復生態之後,曾經塵沙漫天、溪水污濁的安吉面貌一新,依靠綠水青山走上了致富路。村民們説,曾經的故鄉,又回來了。

讓人們看見藍天、碧水、青山,浙江一直在努力。

2012年起,全省開展美麗鄉村縣鄉村戶四級聯創,聯動推進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建設,努力打造“四美三宜二園”的美麗鄉村。目前,全省開展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衛生改廁、村道硬化、村莊綠化“五大項目”,推行“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模式,已有228個鄉鎮開展了整鄉整鎮環境整治,2160個村完成中央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培育美麗鄉村精品村1602個,建設美麗宜居示範村試點562個,打造美麗鄉村風景線308條。

在距離景寧縣城30多公里的畬族村寨李寶村,看不到以前常見的電線網,原本雜亂無章的電線全部下埋入地。由一味講究綠化到關注生活細節,這是一種服務意識的細節延伸,更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理念進步——美麗鄉村建設,不是只種盆景,而要滿園春;不是做樣子,而要做實事。

打造美麗鄉村,浙江的每一個村莊都使出十八般武藝,它們也許路徑各異,指向卻出奇一致——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除特殊情況外,不準砍一棵樹、不準填一座湖、不準賣一塊石、不準挖一粒砂、不準出讓一座石塘的“五個不準”,這是桐廬美麗鄉村建設的“底線”。近3年來,全縣共否決各類不符合要求的投資項目500余個,關停污染企業1000余家。

值得嗎?看著紛至沓來的遊客,環溪村村委會主任周忠蓮笑著反問記者:“環境更美了,收入提高了,關鍵是,覺得自己是這個村裏的人很自豪,你説值得嗎?”

曾有人説,在享有物質生活的同時,能夠在精神的家園中“詩意地棲居”,是一種審美理念的升級,是一種田園牧歌式的浪漫。毫無疑問,越來越多的浙江農村居民,開始享受這份詩意的浪漫。

退與進,為的是發展

在浙江農村,美麗鄉村建設,是從退與進的抉擇中開始的。

退的,是低效益企業、高污染行業,也是因循守舊的頑固思想。

2013年6月,浦江縣打響浙江全面治水第一槍:對企業偷排直排採取高壓態勢,取締無牌無照經營,拆除違法加工點;同時,新建水晶産業集聚區,浦陽江沿岸村莊開始嘗試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新産業。2016年8月,一條消息讓浙江人振奮——浦江縣全面消除Ⅲ類水以下支流,51條支流均達到“可游泳”標準。令人驚訝的是,2015年,浦江全縣水晶加工主體雖減少了90%,但水晶産業産值反而增長了24%。

進的,是生態,是循環,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諸暨市王家井鎮新南村,1100多畝單季稻低垂著頭正迎接豐收。村黨支部書記周渭興説,現在種稻,農藥、化肥越用越少,田裏的産出卻越來越高。該村在農田裏集成9項綠色生産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接近三成。

農村的變化,也激發村民們二次創業的熱潮。農民利用山河湖海等自然資源和農耕文化,積極構建生態景觀、農事景觀和田園風光,充分利用森林、海島資源,大力發展森林休閒養生業、休閒漁業及特色山居、森林人家、漁家樂等,美麗鄉村撬動美麗經濟,美麗經濟成為浙江鄉村發展的一張金名片。

在建德,曾經的“工業大鎮”乾潭鎮成了發展“服務業+文創”的示範點。一度廢棄的茶園被返鄉的遊子租了下來改成創意茶莊,鎮上工業發展留下的老廠房成了展示歷史農具的農博館,還有歷年種植的苗圃也改建成了度假樂園,二産轉型三産,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436家,是德清縣莫幹山鎮在過去幾年裏發展的民宿數量。這個被CNN稱為“除了長城之外,15個你必須要去的中國特色地方之一”,今年上半年接待遊客106.7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0.8億元。

32歲的莫幹山鎮仙潭村人沈曉承去年和妻子一起回到家鄉。他將自家小院打造成可同時容納6戶家庭居住和就餐的精品民宿。

越來越多的浙江村民,正作出和沈曉承一樣的決定——回家鄉去!創業去!

隨著浙江利用美麗鄉村建設營造的優美環境,農家樂休閒旅遊業正加快發展。目前,全省共培育鄉村旅遊村(點)3246個,農家樂經營農戶達1.45萬戶,從業人員13.8萬人,2015年直接營業收入185.4億元。2015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125元,連續31年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一退一進之間,環境更美了,農業得到發展了,創業致富的熱情也隨之噴涌而出,浙江農村未來發展的路徑愈加明晰。

人與村,謀的是和諧

環境,心境,意境,一切的變化,都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溫州永昌堡城墻遺跡,隱匿于一群舊式磚瓦房之間的非物質文化項目、省老字號鄭家園酒鋪,吸引遊客紛至沓來。

近年來,浙江始終把尊重農民意願貫穿于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把村莊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動權交到農民自己手上,在深度發掘農耕傳統、民族風情和民間技藝等鄉土文化的基礎上,著力培育特色文化村,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個性特色。

目前,全省1237個歷史文化村落進行了詳細調查建檔,在建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130個,保護利用一般村649個,有3批共176個村列入國家傳統村落名錄。“十三五”期間,每年啟動40個重點村和200個一般村的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項目。

“就物質生活而言,我的村莊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莊。”70多年前,甘地曾發出這樣的感嘆。在物質生活日益豐盈的當下,這也開始成為越來越多浙江鄉民的心聲。他們知道,美麗鄉村,不僅是美麗環境、美麗經濟,更重要的是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

蕭山的“紅色講臺”、嵊州的“五分鐘宣傳法”、余姚的“小載體講大道理”……近年來,我省依託鄉鎮自辦節目、業餘黨校、微型黨課等農村基層宣傳宣講平臺,培育出一大批接地氣、聚人氣、有實效的基層宣傳平臺與草根宣傳隊伍。

在嵊泗,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強化,注重鄉風民俗文化傳承,培育了一批“一鄉一品”海洋文化品牌。在寧海,“舉鄉賢、頌鄉賢、學鄉賢”活動深入挖掘傳承鄉賢精神,以良好的家風帶動鄉風民風。江山則圍繞將農村文化禮堂建成“美麗鄉村的新窗口、會客廳,百姓文化的趕集地”目標,大力整治農村非法宗教、封建迷信、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以及“黃賭毒”等不良風氣。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5573座、鄉鎮綜合文化站1272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9329個,覆蓋全省農村的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絡基本成型。有3000多名文化專家、500多家民間職業劇團、3萬多支業餘文體隊伍、61.4萬名業餘文體骨幹經常活躍在農村“種文化”活動中。

在浙江鄉村,“最美”,同樣是流行詞。官方開展“最美媳婦”“最美鄰居”“最美妯娌”“美德少年”“最美家庭”等“最美浙江人”推選、褒獎、宣傳、實踐活動,全省堅持每月、每季度發佈“浙江好人”“最美家庭”等榜單。省本級、設區市以及全省72%的縣(市、區)建立了道德模範關愛機制。

海寧市周王廟鎮長春村黨支部書記吳一明説,去年村裏重新制定村規民約時,特意加入了一章“護水公約”:生活垃圾不往河裏倒,建築垃圾不往河邊倒,家禽不放河中養,柴火不繞河沿堆。他説:“故鄉的山水,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的魂。”

留住根,記住魂。如果説,越來越多的村莊和村民正享受到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紅利”,那麼他們對故土的熱愛與反哺,必將為這片土地注入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有故鄉的人心存敬畏,有故鄉的人知道如何熱愛並守護屬於自己的土地。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