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如何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2016-11-04 07:2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月3日,由科技部、中國貿促會和中國國際商會聯合主辦的2016年二十國集團企業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表示,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金融資本深度結合,持續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創業空間。這種形勢為工商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同時對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治理,以及企業技術、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創新全球化態勢不斷加強。我國將積極融入和主動佈局全球創新網絡,全方位提升科技創新的國際化水平。”王志剛説,在此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營造有利於工商業創新的良好環境氛圍。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姜增偉建議,定期舉辦G20企業創新論壇,建立政商溝通渠道,同時推動成立G20智慧創新基金,扶植創新産業發展。此外,他建議儘快實施青年創新創業夥伴計劃,扶植青年創新。

  “企業家就是敢冒風險的人。這種風險實際上就是進行創新的風險。美國80%以上的新技術都由中小企業研發。我國中小企業完成了65%的發明專利、創造了80%以上的新産品。”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建議,G20國家應該積極促進企業的合作發展,過分嚴格的安全審查不利於企業創新資源的擇優配置,要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切實解決企業跨國合作中面臨的融資並購、知識産權等方面的問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副總幹事皮拉特認為,國家在支持企業創新方面,不要依靠單一的措施,而是應該整體地、系統地來推動。

  企業界代表也根據實踐指出了當下企業創新存在的一些難題。“我國應用技術研究存在斷檔問題。”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才讓説,雖然我國科技創新前端基礎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卻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原因在於應用技術研發風險高,缺乏專門的獨立研究機構,技術轉移和擴散的壁壘極高。

  “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都建在企業或機構內部,技術成果産權不清,技術擴散和轉移能力較弱;而企業技術中心實力不足,造成我國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整體力量薄弱。”才讓建議,應通過新建或者改造方式,培育一批專門機構,致力於應用技術研究和工程轉化,跨越從科研成果到實際應用的“死亡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