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首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論壇召開

2016-11-04 16:4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首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論壇”,3日在北京舉行。論壇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加大社會參與文物保護力度上凝聚共識、在促進全國文物保護社會組織聯絡上形成機制,努力實現文物保護社會參與、保護成果全民共享的新格局。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表示,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是文物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並且具有可行性。目前,文物博物館系統的行政、事業機構設置與承擔的繁重任務相比很不適應。我國文物資源的結構是一個正金字塔形,文物管理技術隊伍的結構是一個倒金字塔形。而社會組織因其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發揮政府部門無法替代的作用,既可以承接政府擴散的一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也可以代表公眾對政府文保政策提出意見、加以監督。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李春林在致辭中説,應該形成一種社會共識:文物保護不僅僅是某家單位或機構的事,也不僅僅是某個專業群體的事,而是需要社會各方力量共同行動起來、聯合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只有把社會各方力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組織,才能形成文物保護的強大合力。他説:“文物,提醒我們記得來路;文物,啟示我們繼往開來。我們要站在更高的起點,更大的平臺上,動員社會力量,更多參與更多保護,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文物保護新格局。”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強調,國家文物局始終把社會力量參與置於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社會力量看作文物保護的主力軍和生力軍。他説,國家文物局將不斷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的法律建設,開源辟流,疏通渠道,在文物保護維修、博物館建設、購買社會服務等方面,為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提供政策支持。他認為,文物保護需要社會力量更多,更廣泛地參與: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需要政府與社會力量共同開拓。

與會者圍繞“更多參與,更好保護”的主題,進行探討和交流。中山大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剛、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朱曉東、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産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丁楓、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愛河、敦煌研究院研究員馬德介紹了自己的研究心得。襄陽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長城小站、建川博物館聚落、廣州民間文物保護協會、蘇州古城拍攝記錄志願者協會、北京大學文物愛好者協會等民間組織和志願者代表,介紹了自己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

與會者通過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倡議書》,向全國的文物保護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團隊發出積極參與文物保護宣傳與普及、監督與管理、保護與修復、活化與利用、文物保護制度設計的倡議。(記者 李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