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分化中崛起“關鍵企業”
——從江蘇園區“晴雨錶”把脈經濟新動向

2016-11-06 12:2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11月6日電(新華社記者)園區是觀察經濟景氣度和企業活躍度的“晴雨錶”。在經濟大省江蘇,各類園區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等經濟指標均佔全省比重的8成左右。

記者近期走訪近10家園區發現,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一批“關鍵企業”正在分化中加速崛起,成為抗擊下行壓力、引領經濟轉型、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力軍。

抗擊經濟下行壓力的“頂梁柱”

今年以來,企業發展不平衡性加劇,盈利能力冷熱不均,但江蘇多個園區,一批“關鍵企業”脫穎而出,以不足四成的數量,貢獻了六成以上的産值和超過九成的財政收入,成為經濟發展的亮色。

企業數目不多,但市場份額高。在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電網可謂“拳頭産業”,集聚的百餘家企業,在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電網調度自動化等多個領域穩居國內第一,市場份額過半。僅南瑞繼保一家的繼電保護産品,在220KV及以上等級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就超過45%。

規模體量不大,但盈利能力強。一些企業雖然佔地不多,卻是細分市場的“單打冠軍”。太倉經濟開發區約有250家德資企業,用工數量少則幾十人,多不過上百人,畝均産值、利潤、稅收分別可達1400萬元、150萬元和110萬元,人均産出成百數千萬元,高的甚至達到2500萬元。

投資信心不減,但不盲目擴張。位於張家港保稅區的康得新光學膜基地,在去年投資46億元基礎上,今年再度啟動建設總投資120億元的新項目,達産後可新增銷售收入200億元,年上繳稅金超20億元。

“信心十足,科學研判,穩健投資,是這些企業的共同特徵。”江陰—靖江工業園區黨委書記程政説。這個園區的大明重工,近3年累計投資超6億元,營業額預計從去年的3億多元翻番至今年的6億元。

引領經濟轉型的“急先鋒”

逆勢上行並非唾手可得。這些企業也曾遭遇過“卡脖子”,其良性發展,靠的是掌握經濟和行業最新動向,以精耕細作顛覆貪大求全,以動能重構摒棄規模依賴,以危中覓機突破産業約束。

“中國企業對機床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訂單出現少量多批、個性化特點。”在太倉中德合作園區的通快集團智慧車間,集團總務經理鄭雯説,適應這一趨勢,他們更新了特製的生産機器,可以提供客戶定制的機床産品,優化生産流程、提升産品附加值,讓小批量也能增加利潤,發展前景看好。

市值超500億元的上市公司康得新,逆勢加強創新力度,上半年研發投入超2.5億元,增加近30%,由此帶來營收增長36%。今年4月,公司總投資120億元的光學膜二期項目在張家港保稅區開工,計劃建成1億平方米先進高分子膜材料及1億片裸眼3D模組,致力打造基於先進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級生態平臺企業。

“機械行業整體低迷,但並不代表沒有出路。我們從做‘麵包’到做‘蛋糕’,訂單多到來不及做。”大明重工副總經理曹黎明介紹,他們捨棄面廣量大的鋼鐵材料貿易,引進最先進設備,向附加值高的深加工拓展。

一些企業家表示,過去靠大項目躺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返,但抓準民生領域和企業轉型的新需求,看似觸碰“天花板”的“夕陽”産業也能大顯身手。

踐行先進發展理念的“活教材”

一批“關鍵企業”的崛起,更為後續發展提供了鏡鑒。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江蘇各地園區正在加大招商力度,在此過程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意識更趨堅定。

“不搞零敲碎打,而是鎖定造船、汽車零部件、鋼結構等主導産業,靶向招商,幫助企業延伸産業鏈。”程政説。在蘇通産業園區,同樣不急於上項目、刷數據,而是加快培育朝陽産業。園區招來通用航空企業德奧通航,初期産品研發和技術整合工作已經完成,實現共軸雙旋翼直升機及無人機、活塞式和轉子式發動機等小批量生産。

重創新、重質量、重人才,把五大發展理念嵌入招商思路,已成為江蘇不少園區的自覺行動。“核心部門不來的,不招;畝均、人均産出不達標的,不招;沒有研發能力的,不招……”太倉市副市長、太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朱萬里為招商選商開出了一系列負面清單。(記者 陳俊 劉巍巍 王駿勇 陳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