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破醫改難題,“三醫”聯動如何聯?

2016-11-11 15:2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 王賓)編織全民健康的民生大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近日,中辦、國辦轉發《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指出,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工作機制,為深化醫改提供組織保障。

深化醫改,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是關鍵。那麼,“三醫”應該如何聯動?

降藥價補醫價:聯合為破除以藥養醫“抓方”

當前,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已擴至200個,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持續下降。然而,“看病貴”仍然是一些百姓的心頭之痛。藥價虛高,迷亂的是一些醫院的“姓公”本質;一些醫院逐利,冷落的是群眾的獲得感。

降低藥價,理順醫療服務價格是關鍵,更是醫改系統工程的突破口。意見中提到,福建省三明市建立科學補償機制,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減少藥品中間流通環節,通過實行藥品限價採購、嚴格控制醫師處方權和抗菌藥物使用、擠壓藥品耗材流通使用環節的水分,而騰出的價格空間用於重點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項目價格,並做好與醫保支付政策的相互銜接。

而為在保證醫院公益性導向的同時調動醫務工作者積極性,意見以江蘇、福建等地試點改革為例提出,各地應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設立崗位津貼、生活補貼、科研津貼、延時加班補貼、夜班補貼等項目,收入分配時重點向臨床一線、業務骨幹、風險度高等醫務人員傾斜。

分級診療加價格強化:破解看病“老大難”問題

新一輪醫改,使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明顯提升。統計顯示,全國有超過一半的縣開展了基層首診試點,縣域內就診率達八成以上,80%的居民15分鐘能夠到達醫療機構,12大類45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覆蓋居民生命全過程。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大醫院“一號難求”、小診所門可羅雀,基層群眾看病出現“冷熱不均”。

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指出,為促進居民基層首診,相關試點城市應啟動“1+1+1”組合式服務,即居民在與一位家庭醫生簽約的基礎上再選擇一家區級、一家市級醫院就診。同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補強基層短板,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意見指出,為對形成合理就醫秩序進行補充,各地應調整醫療項目,適當拉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的價格梯度,建立家庭醫生醫保費用管理平臺,掌握簽約居民在二、三級醫院的就診記錄,醫保報銷政策向按規定轉診患者傾斜。

坐實醫保基金:保基本功能,強外部制約

統計顯示,在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的情況下,我國基本醫保參保率固定在95%以上,覆蓋人口超過13億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推開。而作為管理醫保的重要抓手,醫保基金“跑冒滴漏”時有發生。

梁萬年表示,今後,醫保基金中心可統籌負責監督管理、醫療服務價格談判、藥品耗材聯合採購與結算等職責。這將有利於發揮醫保對採購藥品的集中支付功能,也有利於加強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督制約、規範服務行為。這樣一來,醫院只管“點菜”,不管“買單”,徹底切斷醫院與藥品供應商之間的資金往來。

與此同時,梁萬年建議,醫保中心實施重點藥品監控,抑制過度醫療,使醫保在“三醫聯動”中發揮杠桿作用。在此基礎上,各地還可打出“建立現代醫院管理體系、優化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等組合拳,這將實現醫保基金扭虧為盈,藥品招採趨於合理,過度醫療受到遏制。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專家認為,啃下醫改“硬骨頭”,需要打出“組合拳”。只有做好“三醫”聯動改革,才能在涉入深水、爬坡過坎的攻堅期,下好助力健康中國、普惠民生的這盤大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