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遼寧:組建集團激活企業內動力

2016-11-14 09:53 來源: 遼寧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以前完全靠財政預算管理,現在自己掙錢自己花,我們的觀念和思維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説起半年來的變化,省交投集團財務管理部長王曉峰感慨頗深,自己獨立成家過日子,要精打細算。

這樣的變化始於今年4月份。按照“政事分開、政企分開”原則,省交投集團在全省第一個掛牌成立。緊隨其後,水資源集團和環保集團陸續成立,而地質礦業集團、城鄉建設集團、工程諮詢集團、糧食發展集團也在運籌之中。

國企改革大幕徐徐拉開,一時間,省內大型企業集團如雨後春筍般成長。截至8月末,我省完成移交的企事業單位,涉及10個省直部門48戶一級企業,資産總額2533億元。與此同時,對所移交經營性國有資産的重組整合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在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征程中,以一個行業組建成一個企業集團,摒棄單打獨鬥,把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繩,我省國企改革進程向前邁出重要一步。尤其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企業集團在行業中的領軍作用愈發明顯。

作為國企改革的一部分,為什麼要組建企業集團?組建企業集團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轉企改制之後,企業集團發展現狀如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深入第一批組建的省交投集團和環保集團作了深入調研。

資産整合,全力打造行業龍頭

“組建企業集團,就是為了提高國有資本整體運行效率。資産整合之後,一個集團將成為一個行業的龍頭,國有資本的帶動力和影響力就會明顯增強。”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一語道破其中奧妙。

早在2009年,國家即提出“積極探索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的方式和途徑”。在2015年8月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進一步明確:“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

而我省的狀況是,截至去年9月,未納入省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企業和經營性事業單位達300多戶,且分散在50多個省直部門(單位)管理,進而出現國有資産監管體系不統一、配置和運營效率偏低、近半數經營服務類單位依賴財政等問題。

因地施策,推進政企脫鉤,實施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組建企業集團,是我省國企改革必過的一道關。 

對於一個行業而言,隨著幾年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舊有的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組建集團之後,省交投集團不僅為政府騰挪出債務空間,而且投融資的渠道也在不斷拓寬。集團成立不到半年時間,今年9月底,沈四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便順利完工實現通車。

不僅如此,省內6家國有企業出資16.5億元注入省交投集團。省交投集團吸收了全省高速公路資産、省屬鐵路資産、省屬交通企業國有資産,資産總額達到2000億元以上,更提出打造成多元化融資、多元化經營、多元化收益的現代企業的目標。

為了打造成省內交通行業的龍頭,“交投集團將在現有基礎上,引進央企和社會資本注入,推進資産證券化。”省交投集團財務管理部長王曉峰表示,集團正在著力融資創新,全面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多方籌措發展資本金,“這些在半年前都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即將成為現實。”

“通過統一監管和組建集團,有效激發了企業活力,當前來看,這一改革已開始收到效果。現在,各市都在借鑒省裏做法,正在有序推進統一監管和組建集團工作。”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説。

創新發展,主動尋求跨界合作

各企業集團組建之後,發展態勢如何?記者在走訪兩家企業集團後發現,為了做成各自行業中的領軍企業,新成立的企業集團紛紛發揮整合優勢,在堅持發展主業的前提下,將創新發展作為目標,“跨界合作”更被企業所看重。

“在傳統産業中擴展業務範圍,我們才會有更好的未來”,記者在省環保集團見到總經理牟維勇時,他正著手規劃企業未來發展戰略:“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雖然是以一個行業組建成一個集團,但為了打造行業的領軍企業,我們也應該突破原有思維。”

以環保為主業,做“綜合服務商”正是牟維勇當下思考的問題。什麼是綜合服務商?就是從水、大氣、固廢、生態、核與輻射等各環境要素多角度入手,開展環保諮詢、檢測和環保工程設計、施工和運營等全産業鏈一站式環保服務。

“組建企業集團後,我們有技術優勢,不再是某一方面的單打獨鬥”,牟維勇提出“深耕”環保産業的想法,即走進省內大型企業,為企業做上門的“環保管家”,提供環保全方位總包服務,在搶佔市場拓展自身業務的同時,保障重點項目落地,推動我省經濟綠色發展。

目前,包括華錦集團、中信集團等8家企業已經與環保集團簽訂合作協議。綠色旅遊、科普考察也在環保集團的設計當中。未來,環保産業還將延伸到百姓的健康生活當中,與建材生産企業聯合,共同推出讓百姓放心的綠色裝潢材料。

與環保集團的“跨界”不約而同,交投集團“走出去”的想法也日臻成熟。首先“走出去”的是集團下屬單位省交通規劃設計院,以往,省交通規劃設計院主要中標省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而現在的業務不僅涵蓋瀋陽市地下管廊、地鐵工程,還拓展到大連、呼和浩特、寧波等城市建設項目以及貴州省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

走出去,不只是走到省外,交投集團也在尋求與其他領域和行業合作。利用集團“統貸統還”的資源優勢,從今年開始,交投集團與銀行合作,由高速公路ETC  發行銀行承擔電子標簽全部費用,並免費提供ETC用戶安裝使用。僅此一項,就節約成本7000萬元。

而在經濟專家看來,這正是我省國企改革成果的重要體現,是對生産經營缺乏活力的原有體制機制的一次改革創新。

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孟奎認為,脫離政府的襁褓,企業集團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在市場中求生存、增活力、促發展,既符合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也培植了新的稅源,擴大了國有資本收益,減輕了財政負擔。

三力合一,把手指變成拳頭

在對交投集團和環保集團兩家企業的走訪中,記者感受著這裡的新氣象、新變化,同時也感受到國企改革所帶來的強勁力道。其中,有三種“力”的相互疊加,激發出企業發展的活力。組建企業集團,使企業從不同的主管部門進入了省國資委這個統一的資産運營平臺。企業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進行調整重組,整合了産業鏈上下游資源,優化了國有資本佈局結構。

制度創新,給企業增添動力——正如王曉峰所感受到的“獨立過日子”的壓力一樣,從“等食吃”到“找食吃”。這樣的轉變讓企業中的每個人開始認識到:這是事業到企業的身份轉變,這是管理者到經營者的角色轉變,這是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轉變。

壓力之後是動力,“從市場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優勢,想盡一切辦法去開拓市場和培育市場”。牟維勇帶領團隊,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求提供服務産品。而交投集團則在金融領域下功夫。

體制機制創新,給企業帶來活力——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獨立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體制下的惰性沒有了。今年上半年,環保集團圍繞“危險廢物處理”做文章,危險廢物處理和再利用成為工作重點。

阜新市有一處危險廢物填埋場,環保集團計劃以此為基礎,將危險廢物處理産業做大做強。在創新中,環保集團探索出新的發展方向——打造全省危險廢物産業園,把它和綠色經濟挂鉤,必將産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資源整合,讓企業發展形成合力——“通過增資擴股、産權轉讓、合資合作等方式,引入央企、地方國企以及各類社會資本。”這是我省在組建企業集團之初,提出企業未來發展形成合力的辦法。

“發揮整體優勢,我們把手指變成了拳頭。”王曉峰形象地説出資源整合後達到的效果。省交投集團成立之初,就提出通過市場化方式,建立企業化投融資平臺,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進一步整合高速公路資源,實現省內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記者 韓永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