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民政部就《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的主要內容和相關工作措施等答問

2016-11-14 12:52 來源: 民政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民政部于2016年11月14日10時舉行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的起草背景、主要內容和相關工作措施等情況,答記者問。


新聞發佈會現場

【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 李保俊】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主題新聞發佈會。

為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民政部近日會同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印發了《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這個規劃的文件剛才也發給了大家。

為做好規劃的解讀宣傳工作,今天,我們邀請到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副司長湯晉蘇,請他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有請湯司長。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副司長 湯晉蘇通報相關工作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副司長 湯晉蘇】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你們長期以來對城鄉社區建設工作的關注、報道和支持。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民政部會同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印發了《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首次從統籌城鄉角度對社區服務發展進行整體規劃,描繪了未來5年城鄉社區服務的發展藍圖,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城鄉社區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呼應了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生産生活需求,為“十三五”時期深化城鄉社區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下面,我就《建設規劃》有關情況,做一簡單介紹。

一、關於《建設規劃》的出臺背景。城鄉社區是聯絡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10萬個城市社區,農村社區覆蓋範圍不斷擴大。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協調推進,城鄉社區在協助政府治理、增進居民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加強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和治理能力意義重大。這裡我從三個方面談一下:

一是貫徹中央關於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決策部署的迫切需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專門設立“增強社區服務功能”章節,專門有一章,將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未來五年國家發展整體佈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做好社區工作十分重要”“要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多種形式延伸管理鏈條,提高服務水平,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總書記多次強調這一點。編制《建設規劃》,既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現實需要,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二是確保國家層面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政策穩定的迫切需要。自“十一五”以來,我國連續發佈了《“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以及“十二五”發佈的《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2012年-2014年,民政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爭取中央基建資金投入6億元,帶動地方配套投資8.8億元,在23個省份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建成77.05萬平方米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

在中央層面的政策推動和投資拉動下,各地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長足的進步,社區服務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區服務信息化覆蓋明顯擴大,社區服務組織體系明顯健全,農村社區服務試點工作也順利啟動。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編制《建設規劃》有利於保證國家層面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促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健康快速發展。

三是推動我國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創新發展的迫切需要。儘管取得了初步成就,但我國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總體而言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相比仍有距離,與居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生産生活需求相比仍有落差,特別是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起步晚、起點低、底子薄,統籌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仍需攻堅克難。

以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為例,雖然目前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二,但每百戶居民擁有的社區服務設施面積仍參照不低於20平方米的較低標準;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為百分之十二點三,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有限、項目有限、力量有限,農村居民辦事難、看病難、購物難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

又以社區信息化建設為例,目前城市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覆蓋率僅為百分之十,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剛剛起步,難以適應國家信息化發展總體戰略特別是“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技術需求。

編制《建設規劃》,有利於推進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提檔升級,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增量擴面,促進城鄉社區服務與居民群眾需求精準對接,切實提升城鄉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這是我講的三個方面的背景。二、我講一下關於《建設規劃》的基本內容。《建設規劃》延續了《“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和《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的基本思路,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國城鄉社區建設的現狀成就、面臨的形勢以及存在的問題。第二部分主要確立了《建設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等。第三部分主要描述了“十三五”期間我國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6項重點任務,並統籌考慮我國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已有基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提出了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城鄉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覆蓋率、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平均擁有量、城鄉社區註冊志願者比例等量化指標。上述量化指標在確定時,注意做到與“十二五”期末統計數據保持連續,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相關指標保持一致。第四部分主要強調了“十三五”期間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和組織保障,對有關重點難點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

我的介紹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 李保俊主持新聞發佈會

【李保俊】謝謝湯司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記者們報一下代表的機構的名稱。

【經濟日報記者】謝謝發言人,請問這次印發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的主要亮點請介紹一下,另外這個規劃發佈以後,對於推動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有什麼進一步的推動作用?謝謝!

【湯晉蘇】謝謝!《建設規劃》認真貫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緊密銜接《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的安排,繼承併發展了我國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基本經驗、基本做法,同時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在準確研判國情實際和深入總結基層實踐的基礎上,在發展佈局、運行機制和支撐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創新舉措。

這裡也有三項內容:一是確立“城市”+“農村”服務體系。我國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經歷了從城市社區向農村社區延伸的發展過程,實踐探索每深入一步,政策指導也跟進一步。“十一五”期間發佈的《“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主要聚焦于城市社區建設,“十二五”期間發佈的《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提出了“繼續開展農村社區服務試點”的要求。“十二五”期間,各地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蓬勃開展,為統籌推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實踐準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的改革任務,為統籌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思想基礎;去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具體文號是“中辦發〔2015〕30號”,明確提出“健全農村社區服務設施和服務體系”的工作任務,為統籌推進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是提出“軟體”+“硬體”服務格局。我國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重前期建設,輕後期維護;重硬體保障、輕軟體配套;重資金投入、輕能力提升等問題;城鄉社區服務機構、組織、隊伍、機制和能力建設相對滯後,不同程度影響到城鄉社區服務功能發揮。特別是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和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深入推進,黨和政府工作重心、行政職能和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對城鄉社區服務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建設規劃》立足各地普遍實踐和通行做法,將城鄉社區服務機構建設、隊伍建設、機制建設等列為“十三五”時期重點任務,形成了“軟硬兼施”、量質並重的服務格局,質量和數量並重的服務格局,這是第二個亮點。

三是構建“線上”和“線下”服務環境,線是路線的線。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社區信息化建設是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時期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信事業快速發展,為推進城鄉社區信息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印發《關於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結束了社區信息化領域自發探索、分散建設、重復投入的發展局面,明確了以公共服務信息化帶動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並被列為“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國家大數據資源統籌發展的基礎工程。

隨著信息革命的興起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啟動,信息技術向基層社會治理領域全面滲透,社區信息化建設邁入了“智慧社區”建設的新階段。《建設規劃》根據國務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部署,將“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智慧社區”建設作為社區信息化發展的基本策略,推動互聯網技術與社區服務融合發展,促進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

我就講到這裡。

李保俊】下一個問題。

【新華社記者】謝謝!請問與“十二五”規劃相比,“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工程增加了“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工程”,在城鄉社區服務分類方面,更加強調“專業服務”。這些是出於什麼考慮?另外我個人也是一個社區的居民,我想請問規劃提到的“大力發展城市社區物業服務,建立行業監管機制,屬地協調機制和居民評價機制,切實提高企業誠信和服務質量”,不知道司長有沒有更詳細的解釋?比如建立什麼樣的監管?怎麼樣監管?謝謝!

【湯晉蘇】與“十二五”規劃相比,《建設規劃》在起草和形成過程中,充分尊重地方和居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將成熟的地方經驗和基層做法昇華為國家政策。“十二五”時期,尤其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城鄉社區治理以來,社會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建設規劃》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的要求,廣泛借鑒了地方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制度等方面的經驗,將其提煉昇華為“創新城鄉社區服務機制”和“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工程”,並提出了“到2020年,城市社區平均擁有不少於10個社區社會組織,農村社區平均擁有不少於5個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目標。

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全國大部分地區能培育併發展一批在城鄉社區開展為民服務、養老照護、公益慈善、促進和諧、文體娛樂和農村生産技術服務等活動的社區社會組織,切實發揮其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積極作用,以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推進社區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關於“專業服務”,在《建設規劃》中指的是專業社會服務。前不久,我部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了全國社會工作推進會議,會議回顧了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建設宏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決策部署以來專業社會工作10年來的發展成就。

經過10年的發展,社區已經成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開展服務的重要平臺,社會工作者憑藉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所提供的精神慰藉、資源鏈結、能力提升、關係調適、社會融入等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受到社區居民的廣泛歡迎,許多地方社會工作者參與並有力推進了當地的社區治理進程。

因此,《建設規劃》在社區服務的第三大類志願服務後面加上了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並要求各地加大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才使用力度,力爭到2020年,每個城鄉社區至少配備1名社區社會工作者,充分發揮他們在統籌社區照顧、擴大社區參與、促進社區融合、推動社區發展、參與社區矯正和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設規劃》對“三社聯動”機制予以強調。

“三社聯動”的主體包括社區、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各自職能為:以社區為平臺、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聯動機制一般為:居民群眾提出需求、社區組織開發設計、社會組織競爭承接、社工團隊組織居民執行實施、相關各方監督評估。

“三社聯動”機制的強調,對於地方更好推動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工作、更好回應社區居民的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關於加強社區物業服務管理,關鍵是加強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對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指導和監督,建立健全社區物業服務管理聯席會議。近年來各地有一些工作探索。有的地方探索在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督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職責。有的地方探索符合條件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通過法定程序兼任業務委員會成員。有的地方探索在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依託社區居民委員會實施自治管理。這些探索為我們推進工作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新聞發佈會現場

【南方都市報記者】謝謝!剛才也説到這個規劃第一次將農村納入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請問我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存在哪些問題,《建設規劃》對補齊農村社區服務短板提出了哪些要求?

【湯晉蘇】謝謝!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戰略部署以來,農村社區建設在各省逐步展開,各地在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實驗試點過程中,普遍將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列為首要任務,推進農村居民急需的就業、社會保障、衛生、文化、體育、社會治安等基本公共服務向下延伸,提高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緩解了長期制約農村發展的公共服務短缺問題,推動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進程。

截至2015年底,全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為百分之十二點三。

儘管取得了這些成效,但就總體情況而言,我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還面臨不少困難:一是服務佈局不夠平衡。從整體進程來看,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快於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省份。從具體分佈來看,城鄉接合部地區要快於純農村地區,平原地區要快於山區等地形複雜地區。二是服務設施缺口較大,基礎設施相對滯後、服務設施總量不足、已有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偏大,難以有效覆蓋農村居民。三是服務供給與服務需求脫節,服務多元供給機制還不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發展欠賬較多,社區社會組織力量薄弱,還有一個是市場主體參與缺乏長效機制。四是服務隊伍素質不高。農村社區工作者素質偏低,結構亟待優化,專業化、職業化進展遲緩,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存在“留不住”現象。

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不斷深化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加以解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時期,《建設規劃》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需要和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進度,提出了未來5年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目標任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補齊農村社區服務設施短板。《建設規劃》提出統籌利用好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政府投入和社會資金,整合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現有設施和場地,綜合採取新建配建、改建擴建、資産劃轉、購置租賃等方式,加快推進各級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而且著重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開展配套建設,力爭到2020年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有一個較大的提升,這是我們要力爭實現的目標。

二是補齊農村社區服務項目短板。《建設規劃》提出大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向農村社區延伸,大力發展適應農業現代化需要的生産服務,探索建立城鄉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全程委託代理機制,完善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機制,切實提升對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的服務能力。促進城鄉社區服務項目和服務標準有機銜接,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是第二個要補齊的短板,即農村社區服務的項目短板。

三是補齊農村社區服務機制短板。《建設規劃》提出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力爭到2020年農村社區平均擁有不少於5個社區社會組織。同時依託供銷合作社、益農信息社和企業提供農資供應、農副産品流通、日用消費品銷售、再生資源回收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積極推進多種形式的城鄉對接、産銷對接。

四是補齊農村社區服務的手段短板。《建設規劃》提出依託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設立信息化服務網點、加強益農信息社建設,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作,推動綜合信息平臺向農村社區延伸。力爭到2020年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覆蓋率要達到百分之三十。謝謝!

【中國網記者】“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間,每一個社區服務體系規劃都強調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請問目前的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的現狀是什麼樣的?“十三五”時期,在社區設施建設方面的重點是什麼?謝謝!

【湯晉蘇】謝謝!經過“十一五”、“十二五”兩個5年一共10年的努力,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可以説穩步推進。到今年的9月份,全國共有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8萬1千個,是2005年的10倍,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百分之82,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也實現了初步的突破,《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在“十二五”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對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提出了三個工作重點:

一是繼續加大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按照每百戶30平方米標準配建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力爭到2020年,實現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努力達到百分之50的目標。

二是繼續秉持新的發展理念,從居民實際需求出發,依託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整合服務項目和服務資源,提倡“一室多用”,防止重復投資、重復建設、重復供給,提高服務設施的使用效益。

三是健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運行管理制度,要探索建立綜合服務設施社會化的運作機制,逐步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參與設施管理與維護。

也就是説,《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對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從單純強調加強建設向“設施建設、功能實現、運營管理”三者齊頭並進這個方向的轉變。同時,《建設規劃》上有一個“專欄2”,其中對城鄉社區服務站、街道(鄉鎮)社區服務中心這兩類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應實現的功能予以具體的明確,為“十三五”時期制定或修改完善有關標準,提供了具體參考。

【中國老年報記者】我們都知道“十三五”期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也是我國建設城鄉社區體系建設的一個關鍵的階段,我想請問湯司長的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城鄉社區體系建設工作,將會呈現出哪些具體的特點?請您再簡單概括一下,謝謝!

【湯晉蘇】謝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城鄉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絡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也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惠及居民的“最後一公里”。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水平的高低與居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休戚相關。

社區搞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居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進程的感受和認識。因此,我們的“十三五”時期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總結來説呈現出以下三個明顯特點:一是更強調服務均等化。一方面,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居住證制度的啟動實施,社區服務對象從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擴展。因此,《建設規劃》要求各地統籌考慮人口規模、需求結構和服務半徑等因素,為全體社區居民提供均等化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建設規劃》特別提出要切實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困難群體等的服務需求,加強和改進對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的基本公共服務,在農村地區,要著力完善“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機制,努力實現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另一方面,為主動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客觀需要,我們的《建設規劃》也第一次將農村社區服務納入整體規劃,統籌城鄉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促進城市社區服務項目農村社區拓展、資源向農村社區延伸、機制向農村社區覆蓋,努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區域覆蓋均等化。

二是更強調服務智慧化。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深刻地改變當今世界的面貌,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的邊界逐漸模糊,對人們的經濟行為、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都産生了重大影響。“十三五”時期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要著力推動“互聯網+”與城鄉社區服務的深度融合,逐步構建設施智慧、服務便捷、管理精細、環境宜居的智慧社區。首先,結合“互聯網+政務服務”,完善數據接口和共享方式,紮實推進城市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其次,推進智慧社區信息系統建設,廣泛吸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服務企業信息資源,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志願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等社區服務信息資源的集成。第三,推動社區養老、社區家政、社區醫療、社區消防等安保服務和社區物業設備設施的智慧化改造升級,強化社區治安技防能力。第四,大力發展城鄉社區電子商務,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促進社區服務供求精準對接。

三是更強調服務多元化。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社區居民的服務需求更加多樣化。這就要求社區服務必須打破過去單純依靠政府的服務供給模式,建設主體多元、供給充分、群眾滿意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首先,著力引導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服務。落實基層政府職責,依託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服務機構,提供面向全體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動員駐紮社區單位在開放活動場所、提供資源支持、參與社區服務等方面履行共建責任。支持市場主體提供社區便民利民服務,提升社區服務便利程度。其次,著力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服務。這是增強社區居民活力的一項重要因素。吸納社區居民參與政策制定、項目設計、服務供給和績效評估全過程,探索通過居民自願籌資、建立社區基金等方式擴充自我服務資源,促進社區服務與居民需求精準對接,讓社區居民有更多獲得感。謝謝!

【李保俊】由於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就到這裡。如果大家還有別的問題,可以在會後聯絡部新聞辦。本次發佈會由民政部網站、部政務微博進行全程直播,請各位記者朋友會後予以關注。感謝各位記者出席今天的發佈會,也感謝湯司長。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