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高産量高庫存對上高進口 中國糧食“三高”矛盾如何解

2016-11-15 07:27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2016(第四屆)中國糧食與食品安全戰略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在談及日前英國《經濟學人》發佈的“中國在2015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的排名中列第42位”報告時,專家指出,當前,中國糧食安全形勢基本處於良好狀態,但國內糧食産量高、糧食庫存高及進口糧食數量大並存的矛盾依舊困擾著糧食安全。針對這些安全威脅,我們將繼續採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農業生産科技投入等措施,充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三高”矛盾依舊存在

隨著今年糧食産量數據的即將“出爐”,外界關於中國糧食産量與安全的討論也開始增多。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何維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社會對於中國糧食問題的關注更多還是落在“三高”問題上,即國內糧食産量高、糧食庫存高及進口糧食數量大,特別是高産量與高進口這對矛盾,尤為“惹眼”。

數據顯示,産量方面,2015年全國糧食總産量6.21億噸,已連續3年超過6億噸,並實現了“十二連增”;庫存方面,當前,玉米庫存量超過2.5億噸,嚴重供過於求;進口方面,近5年來,大豆進口逐年增長,5年統算對外依存度高達83.8%,2015年,中國大豆進口8169萬噸,算上食用油及穀物,中國糧食進口超過1.2億噸。

何維達指出,出現“三高”問題,主要原因還在於糧食生産結構的不均衡。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生産小麥、稻穀和玉米,而大豆生産則相對薄弱並逐漸發展成為短板。而且,中國人口眾多,對糧食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進而會導致産需缺口。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表示,糧食生産成本、土地利用成本、勞動力成本、農業物資成本在不斷增加,國際市場的糧食價格本來就比我們低,且最近還在下滑,國內糧價和進口糧價巨大差距也引發了市場進口的增加。

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在“三高”問題的衝擊下,對於中國的糧食安全,我們到底該怎麼認識?何維達指出,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中國的糧食安全狀況基本還處於良好狀態,當前,中國糧食産量已實現“十二連增”,而且糧食長期處於豐收狀態,糧食的收購量、庫存量也在隨之攀升,市場糧源非常充足,各個方面的糧食需求都得到了持續可靠的保障。

“但基本安全也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大豆等産品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糧食生産品種的結構性矛盾依舊沒有得到解決。同時,考慮到我們大量的人口及不斷增加的糧食需求,這都對我們的糧食安全帶來不小的挑戰。”何維達説。

中國食品(農産品)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洪濤指出,當前,中國糧食行業安全狀況不容樂觀:小麥基本安全或者弱安全;稻穀基本安全或者弱安全;玉米供過於求不安全。食用油、花生、大豆進口率太高不安全。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指出,此外,耕地淡水資源、農業的有效勞力,還有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這些都對糧食生産有剛性約束,而且這種剛性約束越來越突出,糧食進一步增産的難度加大。我國的糧食安全還將長期面臨消費剛性增長、生産硬性約束的雙重挑戰。

供給側改革再發力

雖然面對一系列挑戰,但中國依舊有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專家指出,目前中國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如何提高農産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做了很多努力,形成了很多重要思想和政策。如最近提出的農業耕地“三權分置”,把土地權利分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以此推動發揮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擴大種地面積,降低糧食生産成本,提高農民收入和種糧積極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指出,在推進供給側改革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完善結構,讓供求來決定價格,讓價格真正回歸市場,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農業的生産結構和農業的産品結構。據了解,近些年,中國已經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嘗試。2014年,國家啟動了新疆棉花、東北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2015年,國家又取消了油菜籽的臨儲政策,同時啟動了玉米價格改革。

“為了不斷提高應對糧食安全威脅的能力,還應該繼續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政府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加強財政、金融的支持;二是在保證小麥、稻穀及玉米生産充分的情況下,適當調整糧食生産結構,增加大豆等産品的生産;三是加強農業、糧食生産領域的科技投入,不斷提高糧食生産力。”何維達説。(記者 邱海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