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培育綠色低碳發展的澎湃動力

2016-11-15 07:43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以前所未有、全球罕見的力度治理污染、保護生態——
培育綠色低碳發展的澎湃動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大會7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被廣泛認為是一次“落實行動”的大會。為達成《巴黎協定》作出重要貢獻的中國聲音,在本次大會上仍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負責任大國應盡的國際義務,這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從調整産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到節能提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行動,彰顯了落實《巴黎協定》的誠意和能力。

低碳發展的中國方案

“井筒名稱:南副井立井;井筒垂深:137.9m;井筒直徑:4m;封閉時間:2016年10月13日。”這塊新銘碑,釘在被水泥封閉的礦井井口。在新一輪煤炭行業去産能浪潮中,擁有90年建礦史的石圪節煤礦正式關井。

拆煙囪、關工廠、停小火電,淘汰落後産能……“在許多國家出於經濟擔憂而擱置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時,中國把環境問題擺上了議事日程的首位,”英國《衛報》如是説。

“有了電採暖,再也不用煤了,乾淨了,也輕鬆了。”10月底,北京通州區西集鎮王莊村每家每戶都安裝上了空氣源熱泵或儲能式電暖器。村民安麗娜告訴記者,以前過冬,每天得早起添煤封爐子,晚上回家再打開爐子,屋子得1小時才能熱乎起來,“天天熏得一身黑,屋裏屋外也沒個乾淨地兒”。

安麗娜一家能夠過上“零煤”生活,得益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啟動建設以來,通州區“煤改電”“煤改氣”工程的不斷加速。據介紹,今年通州“煤改電”全部完成後,預計每年將減少燃煤使用14.43萬噸。

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任務,我國能源結構優化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2014年,國務院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實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費比重,京津冀魯、長三角和珠三角等要削減區域煤炭消費總量。

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部門印發《加強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城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方案》,提出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前10位城市煤炭消費總量較上一年度實現負增長的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炭消費年均增速2.6%,較“十一五”年均增速低4.9個百分點。2015年,煤炭消費量39.6億噸,同比下降3.7%。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2%,超額完成“十二五”目標。碳強度累計下降20%,超額完成先前17%的目標。森林蓄積量增至151.37億立方米,提前實現預定目標。

與此同時,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也取得積極成效。“十二五”期間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每千瓦時平均供電標準煤耗累計下降18克,淘汰落後火電機組約2800萬千瓦,淘汰落後煤礦超過1000處、産能超過7000萬噸,限制劣質商品煤使用。

面對霧霾、水污染、重金屬污染等環境問題的嚴峻挑戰,中國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佈局、去除GDP考核“緊箍咒”、全面打響“呼吸保衛戰”、淘汰落後産能……“十二五”期間,中國以前所未有、全球罕見的力度治理污染、保護生態,並已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綠色增長的中國動力

也許有人會覺得氣候談判的影響離我們生活很遠,且先看看我們身邊的例子。你是否感覺馬路上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充電樁旁排起了電動車長隊,政府補貼政策成為普通民眾議論的話題,這些都與推動節能減排、培育新興産業相關。最終,這些都可以統一到對氣候大會談判結果以及《巴黎協定》的落實上面。

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量“井噴”達到34萬輛,銷量達到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受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持續鼓勵,2016年新能源汽車將延續爆發性增長,全年銷量有望達70萬輛。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大力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其迅猛增長的態勢正是産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縮影。今年上半年,包括節能環保産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同比增長11%,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個百分點。其中,在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的推動下,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增長17.9%,相關産品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十二五”期間,産業結構優化取得明顯進展,2015年工業比重比2010年下降5.7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提高6.1個百分點,産業結構調整對碳強度下降目標完成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加速淘汰,“十二五”期間,全國累計淘汰煉鐵産能9089萬噸、煉鋼9486萬噸、電解鋁205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6.57億噸、平板玻璃1.69億重量箱。

傳統産業綠色化轉型提速,2015年,國務院公佈《中國製造2025》,對傳統産業提出提高創新設計能力、提升能效、綠色改造升級、化解過剩産能等戰略任務。工業和信息化部推進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批復包頭、張家口等11個城市試點實施方案,探索綠色低碳轉型路徑和模式。

“氣候變化問題是21世紀人類生存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和大勢所趨。”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日前表示,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所確定的長期發展目標、戰略,既符合世界潮流,也在其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促進作用。

“中國正通過創新實踐,採取應用綠色技術等措施減緩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促進綠色就業和經濟增長,值得其他國家借鑒,”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説。

持續發展的中國貢獻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中國一直在前行。

“十三五”規劃綱要更明確地提出要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從有效控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到深化各類低碳試點,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再到加大低碳技術和産品推廣應用力度等,措施和要求極為詳盡。

今年是我國落實“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按照規劃目標,全年能耗強度要下降3.4%、碳強度要下降3.9%。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能耗強度已經下降了5.2%,碳強度下降了6%左右。換句話説,2016年前三季度已經完成了全年的節能降碳目標。

在11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佈會上,解振華介紹了其中緣由——

一是優化産業結構。“三産的佔比已經達到了52.8%,同比提高了1.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了4.6和4.8個百分點,這些低碳、低排放産業,在調整結構之後發展得比較快,減少了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解振華説。

二是提高能效、優化能源結構。解振華講道,在節能和提高能效方面,工業要繼續採取措施,在交通和公共領域要深化節能提高能效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調整能源結構,發展可再生能源,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做好工作。

為確保“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解振華表示,將採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完善經濟政策,在價格、稅收、財政政策上鼓勵綠色低碳發展、循環發展,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企業項目的發展,並繼續推進碳市場和低碳試點。

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引領之下,以科技和機制創新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不斷邁出堅實步伐。中國探索節能減排與經濟增長齊頭並進的新理念、新作為,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增添了動力。(記者 曹紅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