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多元治理 共建共享

2016-11-16 07:3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多元治理 共建共享
——浙江有序發展社會組織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左上圖 11月4日,杭州市半山街道夏意益家社區公益項目“藍領驛站”負責人蔡軍在為居民修理攝像機。通過社區孵化社會組織,居民從社區管理的旁觀者轉為參與者。 本報記者 韓秉志攝

右圖 8月16日,舟山市定海北園社區開展青少年用電安全教育。 (資料圖片)

社會組織的作用不可輕視。浙江省積極探索,讓社會組織圍繞社會需求有序發展,服務社區建設,服務民生,不僅為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與便利,也為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蹚出了新路子

2016年9月,浙江省4萬餘個社會組織組成230余萬人的平安志願者團隊,為G20峰會順利召開作出了特殊貢獻。《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在浙江採訪時發現,讓社會組織圍繞社會需求有序發展、服務民生,正成為浙江省摸索出來的一條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延伸服務平臺——

把百姓的事辦好

在浙江省嘉興市,幾乎沒有人不知道“96345”這個電話號碼的,這是一塊為百姓提供專業服務的老牌子,見證它成長的是13年來200多萬次的市民求助量。小到給老人修剪腳指甲,大到給企業貸款打官司,無論何時,只要打個電話就能得到幫助。

“選擇‘96345’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有政府部門指導,管理規範、收費便宜,還是24小時服務。”開鎖、修電器、修煤氣灶、疏通管道、換水龍頭……作為“96345”的老客戶,嘉興市民張振華每年要打好幾次熱線電話,幾個常來的師傅因為服務好,她都記得很清楚。

“96345”就是這樣一個整合資源、改善民生的紐帶。2003年9月,陸少忠的家電維修店成為“96345”首批加盟企業。作為元老級的加盟者,最讓陸少忠驕傲的是,他十多年來接受“96345”熱線推薦服務達1萬多件次,沒有一起投訴。“我們是第一批加盟店,出去就代表著‘96345’的形象,樹立品牌是第一位的。剛開始一個月就只有一兩個電話。現在電話打進來,有一半以上是點名的老顧客。”陸少忠説。

市民能夠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務,離不開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在嘉興市“96345”社區服務求助中心接線部,熱線電話的鈴聲就沒斷過。接線員何曉韻告訴記者,對生活服務類的每個電話接起後,都要記錄、派單、回訪。有時候甚至要24小時不間斷,晚上、節假日,甚至大年夜,都要值班。

大大小小的基層社會組織,在浙江省越來越多。截至2016年10月,浙江省各級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達到46752個。如今,像“96345”這樣的服務熱線,已經遍佈浙江全省,實現市區、鄉鎮全覆蓋。

創新孵化機制——

社會組織有依託

設計項目,談企業合作,指導志願者……這是“益起創”技能培訓中心負責人吳宏悅每天都要忙碌的事情。2016年2月,當建設中的寧波市公益街發出“招募令”後,他們第一時間提交了入駐申請。

“益起創”旨在為年齡在18歲到50歲有志於再就業、再創業、愛好養生需求的群體進行公益性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內容包括針灸師、咖啡師、經絡調理師等,培訓的老師全部來自合作品牌。

就在3個月前,家住公益街附近的牡丹社區居民俞聯琴來到“益起創”,開始接受免費的“養生按摩”和“應急救護”培訓。因為家中的老父親患了中風,簡單的護理知識幫助她解決了照顧老人的大難題。

“我們的定位不僅僅限于培訓,更是一個資源平臺。目前,有許多商家和志願者聯絡我們,願意提供培訓師資與就業崗位。而符合條件的市民可以報名參加我們的培訓,學習技能,提高就業質量。等他們完成培訓後,也可以通過成為志願者的方式進行回饋,形成公益服務的良性循環。”吳宏悅説。

集聚有市場吸引力的公益産品,營造市民踴躍參與公益、服務社會的環境,這是寧波市成立公益街的初衷。為此,公益街首期納入智慧養老、社會化助殘、戶外救援、心理健康、婚姻家庭等11家社會效益高、發展潛力大的公益組織,精準對接群眾各類服務需求。

“公益街上的很多公益資源可以互相調動,這就好比延伸了自己的手臂,找到更多的‘同行者’,大家學習合作、取長補短。”吳宏悅説。

距寧波市公益街不遠,就是浙江省註冊的首家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寧波市海曙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很多社會公益服務組織做了很多政府難以做到或不擅長做的事情。扶助‘草根’公益社會組織‘破殼’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為他們扶上馬、送一程,像孵化創業企業一樣孵化公益性社會組織,讓促進社會組織成長與培育民生服務項目相結合。”服務中心主任裘麗萍表示。

針對社區社會組織總體數量不夠、分佈不均、資金短缺、參與治理範圍不廣等問題,近年來,浙江省通過公益創投、購買服務、職能轉移等方式,不斷拓展社會組織服務平臺的培育、孵化、扶持、發展等功能,探索從基層管理向基層治理轉變。

從2010年開始,浙江投入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累計8000余萬元,資助全省社會組織公益項目400多個,並逐步擴大到公共財政的投入,覆蓋範圍包括困難人群援助,殘障人群康復,特殊人群幫教,留守兒童、外來民工子女心理成長,空巢、失獨老人關愛等方面。

社區有了主心骨——

居民自治唱主角

走進舟山市普陀區東港香榭花園小區,路面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但很難想象,僅僅幾年前,這個小區內的草坪、人行道上還經常停滿車輛,導致行人走路都困難。從“臟亂差”到“五星級”的轉變,皆因這裡有個聯絡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的社會組織——舟山市普陀物業小區聯合會。

“小區的事理應業主做主。聯合會的工作主旨,就是要盡心盡力為業主服務。”普陀物業小區聯合會會長周永成説。2013年5月,周永成與其他12名小區志願者聯合發起成立了普陀物業小區聯合會,主要職責就是圍繞“流浪狗怎麼管理”“‘小廣告怎麼治理”“安全防盜如何落實”“物業管理收費難如何破解”等難題,聯合會選擇10個小區開展試點,為小區物業管理當好“智囊團”。

2015年4月,普陀物業小區聯合會組建了一支星光志願者服務隊,志願者來自各行各業,既有黨員、居民、學生,也有小區保安、保潔人員。一年多來,服務隊已在舟山市物業小區開展了理髮、量血壓、推拿、維修、保潔、捐衣等便民愛心活動,特別受到居民的歡迎。

依託社區邀請企業家、熱心住戶等成立社會組織服務平臺,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管理員。杭州市半山街道夏意益家社區是全市規模最大的公共租賃房集中區。社區的10余名社工要管理近1.3萬名小區居民難度很大。小區能夠實現“小馬拉大車”的效果,就是通過孵化社會組織,讓社區居民從旁觀者轉為參與者,成為社區建設的“主人翁”。

從2014年起,浙江省民政廳出臺一系列舉措,為鄉鎮、街道、社區層面的社會組織服務平臺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目前,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區已基本實現了市、縣、鎮、社區四級社會組織服務平臺架構。志願者隨叫隨到,為社區百姓提供便利。

“社會組織發展應以服務民生、服務基層為重點,以回應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説,只要引導到位,從傳統管理模式向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轉變就能實現。(韓秉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