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成為青海中小企業的“標配”

2016-11-16 08:51 來源: 青海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片為:青海聚能鈦業股份有限公司鈦及鈦合金生産加工車間

 記者 羋 嶠 攝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需要新理念,“創新”一詞的高頻率出現,已經證實“十三五”時期位於五大發展理念之首的必是“創新”。

青海,一個深處內陸的資源型省份,歷史中“傻、大、粗、黑”的工業發展模式,成為人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工業發展“陰影”。然而,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演變,現今的青海不僅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更是枝繁葉茂,勢頭強勁。

今年,一份科技創新報告讓人們在不經意間看到了我省中小企業發展的活力以及實力,一個個國內技術空白的填補,一項項科技含量較高專利的申請,産品附加值日益升高,國內外市場不斷拓展,競爭力也逐步顯現,正是在創新的推動下,我省中小企業發展日新月異。

創新發展

還需“內外兼修”

審視當今活躍于創新大潮中的各企業、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在他們中起決定性的應該是“創新基因”,並且已深入其髓。他們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有效鼓勵創新活動,並激發了創新活力。

“十二五”以來,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共安排平臺建設類項目161項,為了助推各類創新發展投入資助經費達2.2億元,佔五年總資助經費的13.9%,單個平臺支持強度達到136.8萬元。其中,對12項重點實驗室三年連續支持經費為4200萬元和青海省光伏發電並網技術重點實驗室、青海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4000萬元。

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安排助推企業創新的平臺建設類項目31項,資助經費0.35億元,佔五年總資助經費的15.5%,單個平臺支持強度達到113萬元。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負責人介紹,自2013年起我省開始實施千家中小微培育工程,成果顯現,在三年培育期內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增加值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21.51%、20.84 %;三年培育新增規上企業258戶,其中規下轉規上企業149戶,千家中小微企業培育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促進了企業成長。

有了政府等外部條件的助推,企業為了科技創新更是苦做內功。

青海聚能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青海省內唯一一家專業從事鈦及鈦合金生産加工的企業,企業為了搶佔發展先機,加大科技投入,並且投入額年年攀升。

“政府對企業創新加大了扶持,我們企業自身更是走創新道路不動搖,去年企業研發經費投入達到營業額的20%,在企業專門設定《研發項目管理辦法》鼓勵創新的同時,已先後與國內多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簽訂了相關技術開發與合作協議,為公司技術保障與創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青海聚能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同時也是企業研發工程師的張志斌談起企業創新總是樂於交談。

青海晶煜晶體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以科技創新為主體,並以此為亮點的科技型企業,其藍寶石長晶工藝領先於整個行業,在參觀企業廠房,大夥對廠房規模讚嘆不已時,董事長王國強告訴大家:“我們企業最精髓、且投入最多的地方並不是廠房,應該是我們的研發中心,我們下設‘藍寶石晶體生長設備研發中心’和‘藍寶石晶體生長工藝研發中心’,論實驗室規模,我想説全省高校或其他企業都沒有這麼大的實驗室,而這‘大’其實就是我們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也是我們注重內外兼修的發展”。

從聚能鈦業到晶煜晶體,創新發展各具特色但這並不是青海中小企業的特例,想要在當今的經濟新常態下佔領高地,創新已成為“標配”,也更是青海中小企業的共性。

科技創新

實現技術“從無到有”

長久以來投入與産出必成正比,對企業而言更是如此,企業對科研、技術攻關加大投入,隨之得到豐厚的收穫。

近年來,隨著我省中小企業科技研發成果的顯現對知識産權保護和專利技術的申請數量也是逐步增加。據統計,去年全省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實現新突破,專利申請量達2590件,專利授權量達2338件,同比分別增長68.84%、96.61%。其中:中小企業專利申請量達1766件,專利授權量達727件,佔全省同期工業企業專利的41.1%,同比分別增長115.63%、101.39%。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實現了許多全國性技術的“從無到有”。

青海百通高純材料開發有限公司研發的煙氣餘熱發電技術,填補了我國硅鐵冶煉煙氣餘熱發電技術的空白;

青海際華江源實業有限公司的“全密閉礦熱爐鉻鐵冶煉高溫煙氣幹法凈化回收煤氣並用於發電技術”屬於國內首套,這一新技術更是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

青海康泰鑄鍛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成功擠壓出世界第一長度13.5米的高合金P91鋼管,使得我國高合金、難變形、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在生産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青海聚能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擁有12項專利的同時,更讓人為之振奮的是其鈦金屬電子束冷床熔煉爐成套設備國産化技術,不僅填補國內電子束冷床熔煉爐製造及熔鑄技術空白,更是打破了國外對電子束冷床熔煉爐設備製造技術的壟斷。

企業工程師張志斌説:“鈦和鈦合金主要用於航空、航天、船舶、化工産業,不僅在我省僅此一家,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國內企業的裝備及技術均來自烏克蘭、美國等國家,設備不僅昂貴,並且在出現故障時,由於國外維修人員不能及時趕到,有時要等數月才能恢復生産,對企業影響很大,也正是這個原因,企業加大了技術攻關,實現了國産化,直接節約成本近80%,為企業發展加大了動力,更為中國人長了志氣”。

高新産品

使得市場“從小變大”

我省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把技術創新作為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新技術、新産品研發,增強了市場競爭能力,贏得了更廣闊的市場。有的企業依靠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在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

青海模具製造科技有限公司依託自身優勢和區位優勢,搶抓機遇,改革創新,生産的光伏産業所需擠壓模具和衝壓模具在青海和甘肅處獨家生産地位,市場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青海威德特種糖業有限公司是國內菊粉生産規模最大的企業,也是亞太地區唯一實現菊粉工業化生産的企業。企業生産的菊粉及果聚糖系列産品,已廣泛應用於國內外多功能食品、醫藥保健品、化粧品等領域,並成為首家通過歐盟和美國認證的有機原料生産基地,産品遠銷歐洲、美國、韓國等國家。2012年,公司成功攻克菊芋提取物分離技術及壓榨物發酵技術,成為企業一項新的核心技術。目前,企業正在進行多聚果糖、雙果糖酐的技術研發,有望成為世界第二家生産該類産品的企業。今年第一季度,企業就已實現銷售收入2100萬元,凈利潤569.53萬元,出口創匯150萬美元,較2015年同期經營狀況明顯上升。預計到2020年,企業産值可突破50億元。

青海伊納維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沙棘資源深度開發的港資企業。已通過美國、日本及歐盟有機認證的沙棘基地300公頃。公司建設了總面積1300平方米的研發和質量控制中心,配備了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一系列先進儀器設備,是園區實驗室設備種類最為齊全的實驗室之一,目前,正在申報國家及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建成了全省最大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生産裝置, 配備了大型超聲提取、樹脂吸附分離、膜過濾等先進生産設備的綜合生産線。公司産品通過了各類認證8項,並在全省率先通過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22000)認證,是目前園區最具出口潛力的企業。已經取得相關發明專利2項,受理髮明專利4項。

“企業從起步到現在,沙棘産品已從國內賣到了全球30多個國家、地區,不僅取得了安利公司金牌供應商的資質,更與安利共同開展項目的研發,問企業為何可以發展如此迅速,我只想説因為‘創新’”,青海伊納維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袁木榮説。(記者 羋 嶠)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